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打造产业尖兵!行稳“专精特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03  阅读数:41753

打造产业尖兵!行稳“专精特新”之路



图片


中博会上,在安徽省展台,安信生产的阀片最薄仅有0.1mm,很难想象这样薄如纸片的阀片,需要在一分钟内完成数千次乃至万余次启合,并且保证十余年不变。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集聚政策、人才、资本、品牌等要素资源,赋能专精特新,打造产业尖兵。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占全省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8.5%的数量,贡献了近30%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成为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政策引导全方位服务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需要政策不断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优质高效服务。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对国家级“小巨人”给予奖补;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专精特新倍增行动方案》,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五企共育”工程。省每两年出台政策,市县叠加支持,形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政银合作,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创新形成“专精特新贷”等特色金融产品,2022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928.56亿元,较年初新增181.3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82%。强化担保增信,2022年落实专精特新信用担保费补贴4428.76万元,撬动担保机构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信用担保46亿元。优化资本对接,设立省“专精特新板”,组织七批93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一期基金募资142.2亿元、投资103.3亿元。

线上建立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载体,征集12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服务包,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法律、税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定制化服务。依托“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归集工商、税务、社保、司法、电力等21家省级数据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线上融资对接。线下组织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大中小企业对接合作平台,2022年举办百场产业配套供需对接会。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等各类展会,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市场。


创新支撑新领域突破



安徽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布揭榜攻关任务,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已有88家专精特新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38家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安徽金元素公司是国家金属复合板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依托南钢强大的技术力量,联合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8所在复合材料领域颇具建树的博导专家共同成立了复合板工作室,致力于高端复合板材的研发。正引领国内复合板在造船、石油管线、高端压力容器等方向的应用进一步取得突破。

同时,安徽积极开展“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示范,2022年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三首”产品378项,发布“三首”产品需求清单和推广应用目录。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引才聚才,建立专精特新高层次人才库,把获批国家级“小巨人”作为经营管理人员评定正高级经济师破格条件之一。


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关乎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韧性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小企业的必答题和必修课。

在安信瑞德的车间,高精密慢走丝加工中心连轴运转,在这里,一块阀片需要经过长达数十小时的精密加工,加工精度高达0.001mm。全自动高精密五轴加工中心也在“马不停蹄”给模具刀口部件进行精细加工,智能化操作不仅提高了产品边缘加工质量,还大幅提升了模具使用寿命。2022年合肥安信瑞德配套家用冰箱约1.1亿台套、配套家用空调约1.4亿台套,配套汽车空调约1700万台套,其中新能源车用压缩机400万台套。

安信瑞德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安徽持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启动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攻关等专项行动,发布工业强基任务表、重点短板领域技术改造指导目录,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绘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路线图”,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机器换人-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路线升级改造,2022年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户,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6个。

安徽不断夯实网络基础,实现5G网络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工业云平台应用率60%以上。强化平台赋能,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37个,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平台45个,科大讯飞“图聆”(羚羊)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开展场景应用,每年遴选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100个以上、优秀实践案例100个以上,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看样学样”,开展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

走专精特新之路,已然成为了推动中小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40户,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7户,占全国总数的5.3%,数量居全国第7位。93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挂牌,7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及海外上市。2022年安徽新增15家上市企业,其中12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安徽经济报记者 卞潘峰)





编辑:赵晓莹

审核:邓九平

运维支持:安徽经济报   

文章来源:安徽经济和信息化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