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中国女人的美,从头到脚,被河南人承包了

发布时间:2023-07-17  阅读数:22200

中国女人的美,从头到脚,被河南人承包了



1、全国美女用的皮筋和头饰,80%来自焦作沁阳紫陵镇

焦作沁阳紫陵镇有几个村,坞头、范村、王村等,表面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它们所生产的五彩皮筋和其他头饰产品,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销售额6亿元以上,吸纳6万余农民就业,其中的坞头,被称为“全国皮筋头饰行业第一村”。

图片





2、许昌假发,让全世界丽人拥有“头顶服装”

许昌假发,在全世界的假发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有关数据显示,许昌现有发制品相关经营企业4000多家,拥有3000多个产品种类,相关从业人员30万人,市场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假发数量能占到世界假发市场的50%。目前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平均每2秒就能卖出1顶来自许昌的发制品,全球每卖出10顶假发就有7顶来自许昌。

图片





3、河南已成为“跨境美妆全球集散基地”

谁能想到,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近几年成了仅次于广东、山东的美妆(彩妆)大省。

天眼查显示,中国目前共有13.4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彩妆、美妆”字眼的企业,其中,广东省以2.4万家相关企业数量占比17.9%,位居第一,山东省和河南省数量也均超过1万家,分别以8.1%、7.7%分别占据第二位、第三位。

一些大单品的经营上,目前,广东省口红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拥有近400家企业,占全国该类企业总量的13.04%;排名第二、三的河南和河北两省也分别拥有334家、248家口红相关企业。广东省面膜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拥有1400余家企业,占全国该类企业总量的33.15%;此外,排名第二、三的河南、山东也分别拥有近300家面膜相关企业。

图片

进出口业务方面,来自海关等部门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国跨境进口第一大品类,郑州的美妆进口量占整个中国跨境进口的行业比重超过30%,已经形成“跨境美妆全球集散”的优势。

本土美妆品牌培育上,河南因为拥有庞大的人口与数量可观的县级市场,且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因而也一向表现突出。上世纪90年代,中陆洗化城作为传统批发市场盛极一时,诞生了知名的化妆品批发大户兴隆日化、迎春洗化、鑫源日化等,市场覆盖全国,至今仍保持着年营业额至少超亿元的规模。2000年以后,佰草集、自然堂、卡姿兰、美肤宝、玛丽黛佳、丸美、韩后等10余个国内一线品牌的全国NO.1代理商,均诞生于郑州。

图片

发达的县级市场为各类美妆品牌提供了生存沃土。据《化妆品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河南108县市中至少涌现出了30多个门店数超10家的化妆品连锁系统,这些区域性连锁大多以县为单位,各自称王,市场地位几乎难以撼动。

这样一种市场格局中,近些年,“我的时尚女友”(驻马店)、“洛阳色彩”(洛阳)、“花漾年华”(开封)、“晶晶化妆”(周口)、“艾华氏”(漯河)、“美生堂”(信阳)、“碧云天”(商丘)、“周天名妆”(洛阳)等本土彩妆品牌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广泛影响力和市场业绩,有不少甚至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榜”。另外,从河南走出去的“环亚科技”正在冲刺IPO,该企业名下拥有“美肤宝”“法兰琳卡”“滋源”等国货美妆个护品牌。

应该说,在便利的交通网络支撑下,河南地区的美妆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还辐射了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等一众周边地区。正因看到了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定位于打造“中原美妆时尚小镇”的郑州同赢商贸港、洛阳中原美谷美妆基地受到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目前正跃升为中国美妆产业的新地标。




4、鹿邑化妆刷:聚焦性的产业演进,让它站在了金字塔尖

有了美妆产品,还要有美妆用具。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周口鹿邑有一个了不起的产业——化妆刷——年产值近40亿元,相关生产企业140多家,带动全县相关产业经营主体达1000多家,吸引全国专业化尾毛产业技术工人1.8万多人,吸纳本地就业5万多人,已形成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集产研销一体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图片

这个地方的化妆刷等尾毛产品年销量占全国80%以上,市场覆盖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欧莱雅、香奈儿、雅诗兰黛、宝洁、雅芳等10多个国际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5、鹿邑产的草帽,在国际市场上受追捧

在鹿邑还有一项美丽产业,近几年开始享誉国际。

具体而言就是由当地农民编织的草帽,目前已成国际时尚界极为欢迎的特色产品。无论是法国服装界的知名模特,还是欧美、日本的皇室成员,从这里走出去的不少定制草帽,都成为她们头上极为靓眼的风景。

图片

图片





6、郸城伞、宝丰眼镜,为中国女人遮阳避雨

一把美丽轻盈的遮阳伞,在夏天对女人特别重要。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后,人们用涂了桐油的绵纸制伞。此后千年间,油纸伞、油布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替人们遮阳挡雨,还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

去杭州京杭大运河,那里有专门的伞博物馆。

河南汝州有一家油布伞手工制作坊,至今传了150多年,依然保留着100多道传统的制作工艺,被汝州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寻找古典诗意,那么,这就是很不错的去处。

图片

但现在我们要说的却是位于周口的郸城伞业产业园,那里面工人们忙忙碌碌,五颜六色的成品伞在工人灵巧的操作中“流下”生产线,打包装箱,销往世界各地。

目前,郸城县共有制伞企业 100多家,在周围乡村设有200多个加工点,辐射2000多个班组,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伞业产业园吸纳了三和雨具、兆亿伞业、雅姿制伞等13家规模型制伞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已占全国20%以上。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伞业之乡”。

这个目标遥远吗?现实情况是,中国的伞业制造,正在实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省份的转移。早在2014年,郸城人徐维义和马秀兰夫妇俩决定返乡创业,利用自己在福建一家制伞企业13年的工作经验,在家门口建起了自己的制伞工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郸城的制伞产业集群就这样迅速发展起来了。

“一县一特色”,这是乡贤回乡创业的结果。当前内地的许多产业发展,大概都需要这样的“火种”。

与郸城伞类似,平顶山宝丰的杨庄镇近些年兴起了一个眼镜产业园,它这里出产的太阳镜、墨镜等美妆用眼镜产品,目前在国内已占据一席之地。2021年,这个产业园就生产镜片14万片、镜架613万副,实现产值4.85亿元,2022年已超过6亿元。园内已入驻由当地农民和外地客商创建的企业近20家,形成了眼镜研发、生产制造、视光培训、物流配送整条产业链。

这样的“火种”,在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中,极为普通。但正因如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中国女人买的围巾或帽子,至少有一半来自偃师翟镇

在洛阳偃师,有一个翟镇镇。全镇现在拥有针织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形成了“基地+公司+农户”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各类针织围巾、帽子3亿多条(顶),产值约20亿元,属于名副其实的“中国针织围巾镇”。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女人每年买一条(顶)针织围巾或帽子,那么一半的可能性,就是由翟镇人织出来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有三大针织基地:上海的川沙县、河北省的蠡县和河南省偃师的翟镇,都是以针织帽子为主。

图片

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市川沙县的产品开始面向出口,编织高端的羊毛衫、毛裤,河北省蠡县则转产织低档次毛衣毛裤,到全国各地推销。这样,生产针织帽子的,就只剩下河南翟镇了。

翟镇镇甄庄村原来有一个集体针织厂,后来适应不了竞争,垮了。1982年,当地出现个体户,翟镇镇的针织业风起云涌,相继建了染线厂、毛纺厂等,不少企业从最初的针织横机又陆续上马了三针机、七针机,生产老虎帽、八角帽、球帽、杏子帽以及各种围巾,近些年又将产品线延伸到纺线、毛毯、飞织、3D鞋面布等,并借助电商等营销渠道(该镇从事针织电商销售的企业有100多家),更加巩固了“中国针织看翟镇”的市场地位。

翟镇针织,带来的是温柔的守护。




8、睢阳内衣、郑州女裤,它们的温柔,天下女人都懂

既然说到温柔,那么我们再说两项属于河南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温柔产业——内衣和女裤。

关于郑州女裤,我们早就耳熟能详:近10余年来,郑州市已有大小女裤生产厂家两千多家,年生产总量达到7亿条,女裤占据了中国女裤50%以上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女裤产业基地,涌现出娅丽达、梦舒雅、逸阳、黑贝、戈洛瑞丝等众多知名品牌。

近几年,西平、息县、淮滨、光山、邓州、开封等地开展“巧媳妇工程”,服装产业蒸蒸日上。

图片

商丘睢阳区仅儿童针织内衣产品,就在全国一度达到60%的市场占有率。

商丘市针织内衣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历史上对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繁荣市场、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80年代末,原商丘县针织内衣厂发展成为在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到300万件。

图片

截至目前,商丘市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5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5家,集中分布在睢阳产业集聚区针织服装城和睢阳区古城内外,年产针织服装近6亿套,从业人员4万人,销售遍布全国各大市场。





9、鲁山腰带、鄢陵箱包、桑坡雪地靴:美得酷!美得拽!美得霸气外露!

河南有几个皮革加工产业带,有意思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演化,它们逐渐形成了分工和定位明确的细分性特色产业:鹿邑的羊尾毛加工、鄢陵的箱包加工、孟州桑坡的雪地靴和汽车座垫、鲁山县张良镇的腰带。

先说一下鲁山县张良镇的腰带。全镇目前20多家腰带加工厂,有一定规模的有15家,近5000人从事腰带产业,年产腰带3.5亿条,产值10多亿元,形成了加工批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国内每生产3条腰带,其中有一条就由张良镇生产,其中,女性用的腰带尤为畅销。

张良腰带产业也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当地人用人造革、传送带和铁扣做成皮带,在乡村集会上走街串巷进行销售,结果人传人、人带人,小作坊很快就遍地开花。1996年,当地一个叫段发的人租赁一家造纸厂的厂房建成了张良人造革福利皮带厂,从外地购买带扣,开始进行流水线标准化生产,自此掀开张良腰带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序幕。后来,张良镇人又引进彩线编织腰带生产线,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将腰带的产量进一步提升,并销到了海内外,自此声名鹊起。

图片

2016年,全镇腰带产业出口外汇3325万美元,占全鲁山县创外汇总额的65%。目前,张良腰带每年的出口创汇额都维持在3000万美元以上。

“南有广东狮岭、北有河北白沟、中有河南鄢陵”,这大概就是当前中国箱包产业地域分布上的发展格局。当然,这种发展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临近的商丘夏邑,近些年也大力发展箱包产业,仅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年生产能力就达到了500万箱(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这实际上也暴露了这种产业在竞争上存在的问题:竞争门槛低,拼的完全是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成本,品牌和技术优势难以建立。

图片

孟州市桑坡村的雪地靴产业一开始就具有品牌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桑坡有一个知名的皮革企业隆丰皮草,该公司因为向国内企业供应澳洲羊皮,广州和镇江的鞋厂就从这里进货做成雪地靴。2011年前后,好莱坞明星带火了美国的UGG雪地靴,桑坡村比较精明的村民,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从隆丰公司进皮料做雪地靴。因为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场租价格低,桑坡村的雪地靴生产很快崛起,与镇江、广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隆丰皮草也与UGG、CUCCI、LV 、PRADA、ARMANI等国际知名品牌形成长期代工合作,其技术、品牌的溢出效应,更是为当地方兴未艾的雪地靴产业,增添了不少推力。

于是,2018年前后,借助于直播电商渠道,桑坡火了,桑坡的雪地靴和皮具产业火了。这里在一夜之间,成为许多少男少女的网红打卡地。





10、人造钻石与美甲产业:让天下女人的手,风情万种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知名钻石品牌戴比尔斯曾经的一句广告语,曾让无数陷入爱河的人们将天然钻石定义为爱情的见证。近些年来,那些从实验室长出来的钻石,之所以能代替一部分天然钻石走进女人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就与河南一大批超硬材料企业对市场的努力培育分不开。

图片

商丘市柘城县,有着“中国钻石之都”的美誉。这里有金刚石超硬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100多家,年产量突破150亿元,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和50%。当地生产的金刚石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勘探钻头、超硬陶瓷、半导体材料、钻戒首饰等领域。

2020年10月,全国首个《培育钻石(即人造钻石)》行业标准在柘城县获得通过,该标准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起草。2021年9月,力量钻石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成为商丘市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和第三家主板上市企业。

除了力量钻石,河南还有中南钻石、黄河旋风、华晶金刚石、惠丰钻石、厚德钻石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郑州、许昌、南阳、商丘等地,亦形成了洋洋大观的人造金刚石产业集群,可以说,这种规模举世无双。



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它们的特色产业就可以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为之倾倒,并让爱美的女人们为之买买买。你们只管买,河南人负责你们的美。

图片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