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近来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外贸订单也出现下降。此时,拉动经济的另一引擎——内需市场对于整个纺织行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三年疫情已告一段落,但衍生影响仍然存在,大家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是否恢复都不明晰。为了解中国纺织品服装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和消费趋势,及新冠疫情对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办事处联合上海纺织品商业行业协会和东华大学共同进行了纺织品服装终端消费情况抽样调查。以期通过对终端需求的研究来判断行业运行情况并预测下半年的市场走势。
第一部分:商店实地调查情况
1
各大百货商场调查情况

2
服装专业市场调查情况
此次对服装专业市场的调查,集中在上海七浦路的8个服装专业商城,共走访了168家商户。
1.从客流量情况来看,服装专业市场已经恢复了一点人气,今年的客流量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针对与去年客流量的比较,走访的商户中有55.09%的商户反映是增加的。而针对与疫情前的客流量比较,走访的商户中,仅有14.88%的反映是增加的,而有82.14%的商户反映是减少了。
2.从销售情况看,与客流量情况一致,有57.49%的商户反映销售与去年同比增加了。而与疫情前比较,仅14.88%的商户反映是增加的,而有81.55%的商户反映是减少了。
3.虽说服装专业市场整体情况好于去年而弱于疫情前,但在七浦路不同的专业商城之间,客流和销售情况还是有不小的差异。一些市口好的商城,人气已经完全恢复,商场里人流如梭,商家反映情况已经好于疫情前。而一些市口差一些的商城则依然门庭冷落,情况还不如去年。
4.在对商户经营压力的调查中,有50.6%的商户反映来自网购的竞争对他们造成了压力。说明网购对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的冲击已经非常巨大。对商户来说排在第二位的经营压力是同业竞争和库存的压力,有35.71%的商户是这样反馈的。
5.在对热销款的调查中,大多数商户反映,简约的休闲服装比较好销。而消费者对纯棉服装也是比较青睐的。
3
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服装定制调查情况
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是上海知名的服装定制市场,此次调查组对市场中的40家服装定制商铺进行了走访。
1.从市场的客流量情况看,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有了明显的恢复,在受访的40家商户中,有36家反映今年的客流量高于去年,占到受访商户的90%。但是目前的状况与疫情前相比还是有较大的落差,针对与疫情前的比较,仅有5家商户表示客流量是增加了,占到12.5%,而有34家客户则表示是减少了的,占到85%。
2.从市场的销售情况看,虽然今年的情况有较好的恢复,但这仅是因为去年上海深陷疫情的原因,与疫情前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数据见表。
3.从定制市场的客源情况来看,商户的回头客比例非常高,大都在80%以上。这说明服装定制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客户的忠诚度也较高。
4.在这次走访中调查组了解到,服装定制的商铺大都开设了网上接单的业务,在受访的40家商户中有34家表示正在通过或曾经通过网络接单,占到了受访客户的85%。这说明网络销售的模式在服装定制市场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二部分:消费者问卷调查情况
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2
消费情况调查
对消费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消费渠道,二是消费能力,三是消费习惯。从统计数据来看,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
从消费渠道看
有50.73%的受访者表示主要是通过网购来购买服装,而在10年前的2013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还仅有16.11%。反过来,今年从百货商场购买服装的受访者比例是22.39%,而2013年调查时,这一比例是52.22%。由此可见,十年来,消费者的消费渠道在网购和百货商场的实体店之间发生了逆转,因为网购的快捷和退换货的便利性,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网购,这也是为什么调查组在做商场调查的时候,商场的客流量和销售量连年下降的原因之一。不过,虽然网购和百货商场两个消费渠道发生了逆转,但是十年来,通过服装专业市场和服装专卖店购买服装的受访消费者的比例还是相对稳定的,专业市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个位数,而服装专卖店的比例一直在20%左右。调查组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来说,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在专业市场购买服装,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在服装专卖店购买服装。也就是说,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购买服装的渠道还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网购,目前的网购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有网店,还有直播带货等各种形式。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目前消费者最主要的网购渠道是淘宝天猫,这在受访者中的占比达到56.46%,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次唯品会、京东、拼多多、抖音的占比则比较接近,分别为7.73%、7.63%、7.35%、6.88%。
对于直播带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购物形式,调查组今年的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了解并关注这种购物形式,并且有15.96%的受访者表示十分了解直播带货,并已经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进行了消费。
2.从消费习惯看
大多数人购买服装的频率是一到二个月消费一次。在受访者中,每月消费一次的人群比例占到37.34%,每二个月消费一次的比例占到30.11%。对于影响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首要因素,大多数人选择了款式,这一比例占到44.77%,其次才是价格,这一比例占到35.29%。
今年调查组还对消费者购买全棉服装的倾向性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比较倾向于选择全棉服装。在受访者中,有71.01%的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3
新冠疫情影响
-
随着疫情管控的全面放开,各个方面都处于恢复的过程中。无论是商场的客流、销售,还是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能力等等都在增长。也就是说,需求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仅仅是处于恢复阶段,还没有完全达到疫情前的状态。而且,对于这种恢复是否能够长久持续,并恢复到以前的高度,还难以预计。
-
商业的业态正在发生着转变。原来百货大楼或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正在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餐饮娱乐带动消费的城市生活消费中心模式。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商场的经营结构中,购物的成分在下降,而餐饮、健身、娱乐等服务性的成分在增加。现在,一个商场是否能吸引人气,和它里面的餐饮等服务行业的人气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购物渠道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疫情引导着人们非接触式消费,使网购已经成为大部分消费者最主要的购物渠道。而且,现在新型的网购形式层出不穷,网购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但就目前来看,淘宝天猫还是人们最主要的网购渠道。
-
现代人对服饰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纺织原料也不断出现,各种功能性面料带给人们更好的服饰体验。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纯棉服装还是最受人们青睐的。这从调查组对商场流行款的调查和对消费者问卷的调查中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
-
虽然现在的消费需求比去年有所回暖,但这种回暖也仅仅是去年低谷后的修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然制约着人们消费的欲望,有不少人对今后在服装消费上的预算是在缩减的。所以后续内需市场还是不容乐观。
信息来源:中国纺联上海办事处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