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纺织服装周刊》联合报道
2023年9月6日,第十一届中韩日纤维产业合作会议在中国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青岛中纺亿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日本纤维产业联盟率团出席会议。三方围绕中韩日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后疫情时代纺织服装业的思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共同促进纺织服装贸易往来,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增强区域产业发展韧性等热点问题达成共识。

三国会议代表集团合影
开幕致辞
他表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核心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自贸平台的达成,展示了中国各行各业在开放合作、良性竞争中寻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心。纺织行业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产业,始终秉持深度融入全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将建设稳定、先进、开放的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健康、持续发展重要一环。同时,中国纺织行业也始终愿与各国业界同仁和衷共济,千里同途。
他还特别强调中韩日三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就环保和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并希望三国纺织行业在既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围绕对未来的更加创新性、革命性主题,就包括三方会议、论坛在内的合作项目推进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外事办公室主任袁红萍,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沼铃,日本纤维产业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富哲贤一,分别介绍了来自中韩日的参会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主持了开幕环节。
主旨报告
对话1
中韩日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在“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议题中,三方代表介绍了疫情后各国纤维产业发展、疫情对纤维产业的影响,进出口变化等问题交换了信息。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沼铃主持该议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代表中方发言,他指出,2020-2022年,中国纺织行业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充分发挥了完整产业体系的稳定运转优势,三年间产销形势基本平稳,出口竞争力得到释放,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受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影响,2023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压力有所增加,主要运行指标增长承压,企稳向好的基础仍待巩固。对于中国纺织业发展趋势与方向,他认为应顺应时代变革,融入时代大势,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高质量、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预计到2035年,中国纺织业能够实现以推动高质量、现代化为核心的新发展。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沼铃表示,韩国的纤维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据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统计,韩国有4.7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达25万人,韩国服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1.5%,呈增长趋势。但同其他国家一样,韩国同样需要面对可持续性、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创新等问题。为此,韩国将努力构建纺织服装产业链资源循环型生态体系,通过开拓市场、增加投入,打造智能化生产系统,构建数字生态体系,由效率转向韧性,向可持续、稳定的产业链转型。
对话2
后疫情时代纺织服装业的思考
东方文化在当代时尚创新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
绿色化转型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常务理事郑珉和从策划、生产和流通三大领域,介绍了韩国纺织服装业在数字化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他谈到,数字技术能够创造纺织服装业新市场、提升生产效率、并提升客户价值。同时,数字化能够加快纺织服装工业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他介绍了韩国纺织服装工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潜力,如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元宇宙,这些都能推进韩国纺织服装业价值链的创新。他还介绍了在企划环节,通过数据解决方案、3D设计,缩短制造周期的企业案例,在生产环节通过构建创新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大量、小量多品种生产的案例,以及在流通环节通过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经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新市场等案例。
韩国柯镂虚拟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副社长金光日为与会者展示了六种面料,三种是数字制作的面料,三种是真实的面料,又将真实模特穿真实服装的照片同真实模特穿3D服装做比较,体现了3D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真假难辨。在韩国,服装企业们一直在进行创新数字转型,营销数字化是韩国企业关心的重点。电商公司按销量顺序整理资料,用3D技术描述产品图片的详细信息并制作大部分产品。由于人力短缺、资源缺乏等要素,韩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变革快速,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引用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韩国D3D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河之台介绍了企业在数字设计领域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所做的探索。他谈到,为了保护设计师的知识产权、降低行业门槛,他们开发了“数字时装变形金刚”,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快速实现服装设计;“数字面料”是D3D的又一业务板块,这种数字面料可以在网上体现与实际面料非常相近的视觉表现,且可以呈现不同颜色和不同原材料组合,支持设计师呈现不同的服装产品。他还谈到,数字设计和流通如今已成为设计师的又一商机。在D3D的元宇宙工厂,韩国设计师不仅可以销售自己的设计作品,还可以流通自己的产品,这种数字化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可持续性(联合报告)
日本纤维产业联盟环境和安全问题委员会主任长保幸表示,当前,从应对全球变暖的角度,循环经济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品管理及解决纤维碎片的安全问题、全球变暖的脱碳问题、如何向循环经济过渡、确保生物多样性等有关全球环境的课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持续探讨。他表示,自2022年来,日本经济产业省先后推出了“新纤维愿景”、“技术路线图”、“纤维资源循环系统研讨会报告书”等多项政策,积极探讨向循环经济过渡的路径。今后,日本纺织协会还将从ESG(循环经济、保障人权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一步理解市场需求,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气候创新行动进展与实践。她表示,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可持续消费成为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劲霸男装、李宁、太平鸟、罗莱家纺、鄂尔多斯等中国纺织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双碳工作。此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成果市场应用的标准化,中国纺联启动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纺织碳标签技术规范》《零碳纺织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纺织企业零碳工厂技术评价规范》将会为行业打造一个更加系统化的平台,通过建设数据库,聚焦产品碳标签,制定系列标准,更好地服务企业实践,将行业工作走深走实。
韩国FITI试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裕谦表示,原料供应问题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一大威胁因素。我们不能将服装废弃物单纯地视为垃圾,而是应将其看成原料重新纳入服装产业中。为此,欧盟提出了数字产品护照制度,美国大力推行数字标签制度,许多国际时尚品牌正在引进监测平台,ESG成果管理和数字供应链匹配平台正在投入使用。2020年,韩国纤维服装产业对纤维服装循环经济的ESG成果进行了自我评估,决定要开发和普及追踪诊断平台,加快循环经济的转型。随着全球纤维服装市场的变化,我们要建立稳定的循环结构,进行数字化共享,共建相互网络,实现循环结构的转换,与需求方共享,从而应对市场和产业的巨变。
中韩日三方签署了纤维产业合作协议书
会上,中日韩三方参会代表围绕众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后疫情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方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共同促进纺织服装贸易往来,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增强区域产业发展韧性;三方将持续聚焦行业热点问题,推进多领域合作,包括:中韩日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时尚引领与创新、数字化技术、可持续发展行动等;为继续发挥三国纤维产业合作会议的平台作用,三方同意在韩国举办第十二届韩日中纤维产业合作会议。
会后,中韩日三方参会代表还参观了青岛东方时尚中心,并观看了东方时尚季·2023青岛时装周开幕式。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