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创新者说丨威海拓展丛宗杰:为“大国重器”打造“黑色黄金”

发布时间:2023-09-11  阅读数:45661

创新者说丨威海拓展丛宗杰:为“大国重器”打造“黑色黄金”


图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纺织行业以高质量的发展、历史性的成就,树立起“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产业形象,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标杆意义的模范群体,他们在科技创新、时尚创意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引领、引导着中国纺织工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鼓励、培育创新人才,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决定授予马咏梅等20 位同志“2022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8月27日,中国纺联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五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举行了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仪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在表彰仪式上宣读了“2022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名单,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坚守初心,立足各自岗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些创新脊梁,中流砥柱更显责任担当。本刊公众号特别推出2022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系列报道——创新者说,听这些肩负使命的创新者们发声,明心见性提振信心,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探寻创新答案。



他先后带领企业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山东省政府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创新团队集体一等功、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T800 级和高强高模型碳纤维项目,成功研制出性能优于国外水平的碳纤维材料,有效解决了国防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卡脖子问题,彻底扭转了长期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2023 年,他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他就是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丛宗杰

图片

为“大国重器”打造“黑色黄金”

图片
商飞C919、水陆两栖飞机蛟龙AG600、运载火箭、卫星……在一系列大国重器上, 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材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我国曾在长达40 年的时间内完全依赖进口。面对这项“卡脖子”技术难题,2002 年,位于威海市临港区的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成立, 自主研发碳纤维, 接连打破“技术、装备、产品”的三重封锁,成为我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
历经三年不懈研发与调试,2005年, 拓展纤维承担的“CCF-1级碳纤维”项目圆满验收, 从此, 中国有了自己的碳纤维。成功批量生产后, 威海拓展又转身投入到航空领域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与应用验证。一根碳纤维,比头发丝还细,比铝还轻,却比钢硬。加上超强的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性和膨胀系数小等特点,成为了航天航空领域的最佳选项。
六年时间里,威海拓展从生产出碳纤维到把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到飞机上, 元件级试验做了1400多次,许用值试验1000多次,进行材料级验证、结构级验证、装机验证……到2008年进行装机评审时, 仅有效数据就积累了3万多个。

图片

经过不懈地研究攻关,丛宗杰作为核心人员带领团队先后突破了系列化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形成系列化碳纤维产品,将国产碳纤维制备技术推进到国际先进行列,自主研发设计碳纤维生产全套设备,实现了生产装备国产化。同时解决了碳纤维性能稳定和应用工艺性等关键共性问题,完成系列化国产碳纤维从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发展。研制的系列化国产碳纤维已批量应用于航空、航天、商用飞机、船舶、兵器、压力容器、轨道交通及民用体育休闲等领域,产品应用前景广阔,极大改善了国内碳纤维应用单位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
“创新的基础是不断地努力工作,在工作的长河中遇到技术难题的顽石而激起的浪花即为创新,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即为创新。”在材料研发领域深耕多年,对于创新,丛宗杰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数年间,威海拓展的核心生产设备和制备技术均为自主研发,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可批量生产M55J 级碳纤维的企业。从对标国际到领跑全国,威海拓展纤维凭借多年自主研发实力,形成了从前端研发、中端复合材料生产再到后端深度应用的全产业链。
由丛宗杰带领组织实施的T800级碳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攻关,产品已向航空航天领域稳定供货,实现航空航天领域用碳纤维的自主保障;科技部863计划“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国产M55J级碳纤维十吨级批量稳定生产,在卫星结构件上进行考核验证,具备了在航天领域批量应用的条件,为我国国防用碳纤维的自主可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

致力使碳纤维成为新材料中流砥柱

图片
当前, 威海拓展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碳纤维主要供应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碳纤维的发展前景,丛宗杰充满自信,“站在新旧动能转换初显成效的节点上, 新材料必将成为中流砥柱,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我们仍要围绕碳纤维的系列化、规模化进行生产, 对国内客户进行定制化生产服务, 实现公司和客户价值的共同创造。”
2023年,碳纤维发展趋势将依旧以生产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碳纤维为主题。随着商用航空航天、通用航空、飞行汽车、高性能热场材料等先进工业的发展,市场对以小丝束为代表的高性能碳纤维需求逐步上升。同时,以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常规体育器材等为代表的民用大丝束市场需求也呈倍速增长。

图片

在丛宗杰的带领下,威海拓展连续三年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20% 以上,被打造成为碳纤维行业首家达到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质量标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研制的新型号产品盈利纳税额在当地名列前茅,推动了威海市打造千亿级碳纤维产业集群,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培养了一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青年人才。
在丛宗杰看来,企业创新同时来源于研发团队,威海拓展研发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紧密围绕着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其工程化应用,在碳纤维微晶结构优化、高性能碳纤维配套助剂研发、碳纤维工程化批量生产、碳纤维设备国产化制造和高性能碳纤维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分析等方面具有多学科交叉、人才专业多样化、团队优势能力互补。该团队结构可确保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生产力转化达到预期。

图片

放眼未来,丛宗杰认为,要紧跟国外碳纤维事业发展潮流,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发展成果,与国内先进院校合作,从碳纤维性能和生产制备工艺上入手,提高碳纤维强度和模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碳纤维行业也必须要着眼现阶段国内发展态势,碳纤维企业要加强与下游企业的产业合作,更有针对性地研发中国化碳纤维,实现有差别、有特色的产业发展。




关于创新人物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2005年委托《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起,至今已进行了十八届,累计表彰了300多名创新人物,创新人物评选活动也已成为纺织业界的标志品牌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创新的坚守,对于产业的热爱,让中国纺织行业在强国之路上奋勇前行。2023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申报工作即将启动,诚邀您与时代同行!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