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台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把纺织鞋服产业作为工业“2+1”的主导产业,以“园区提质”“企业满园”为抓手,通过针对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促进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集聚发展,构建起以纺织鞋服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目前,三台县拥有纺织鞋服类企业50余户,纺织鞋服园区去年成功创建绵阳市专用服装产业园、全省唯一的“四川省功能职业装(工装)基地”,今年3月又成功创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两年三级跳”。
一、实施“链式发展”战略,产业企业由“散团”变“集团”
科学编制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本地龙头企业,配套引进行业重点企业打通上下游,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专用服装产业链条。
一是“一份蓝图”引领发展方向。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编制《三台纺织鞋服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连片区域重点发展纺织、印染、服装生产加工等领域,提出重点完善鞋服产业链、稳步提升产业价值链、大力打造优秀人才链的发展方向,围绕重点工程、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专项方案,推动形成纺织鞋服产业集群。2022年,专用服装产业园入驻纺织鞋服规上企业1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2.6亿元。
二是“一批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制定《三台县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明确打造佳联(佳禧)印染、翰彬霖鞋业、鸿星尔克、安吉纳体育等6家企业为纺织鞋服“镇园之宝”,通过“开门听意见”和“下沉解难题”双向发力,实行收集企业问题、“一企一策”解决闭环工作机制,为企业升规入统、做强做大保驾护航。2022年,佳联印染成功入选全省制造业“贡嘎培优”名单、“全省2022制造业企业100强”。
三是“一张图谱”招引重点企业。编制纺织鞋服产业招商图谱,按照“有什么招什么、缺什么招什么、什么弱招什么”原则,联合组织、商务、工信、经合等部门组建4支专业招商分队,赴福建、广东等地开展“链”式招商20余次,其中专用服装产业园累计招引项目19个、总金额229.1亿元。2022年全县新增15亿级纺织鞋服企业1户、10亿级1户,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完善“创新驱动”体系,产业能级由“制造”变“智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以“真金白银”调动纺织鞋服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步伐,全方位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政策引领,按下企业发展“快进键”。创新出台《三台县推动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围绕延链补链、人才建设、金额支持、要素保障、品牌建设等10方面,拿出“真金白银”给予企业补贴,其中在项目投资方面,企业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全县针对鞋服纺织企业累计补贴资金1.1亿元。
二是搭建平台,构建合作共赢“新生态”。支持引导佳联印染、鸿星尔克等龙头企业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与西安工程大学、四川纺织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联合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效益双提升。截至目前,三台县纺织鞋服领域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专利授权100余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
三是绿色发展,树立纺织鞋服“新标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建立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对园区燃煤小锅炉领域开展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建立水土气协同预警智慧平台,对固体废物存放、企业水污染排口、废气排放口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监控,实现环境集中监控与管理。截至目前,园区绿色产业企业达10余家,三台工业园区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三、打造“营商环境”高地,产业发展变“阻力”为“助力”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持续在简政放权、项目建设、助企纾困等方面探索创新,为纺织鞋服产业发展提供“活力之水”。
一是政府“瘦身”,服务企业“零距离”。探索建立纺织鞋服企业“专员”包联工作机制,统筹选派纺织鞋服企业联络员16人,一对一收集企业诉求;通过在园区新建一站式行政审批专窗、在行政审批局增设绿卡服务室、增加专员办理园区行政审批事宜等方式,推动一书两证、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27项职能下放园区直接办理,办件周期缩短4-5个月。去年,三台县招引的安吉纳体育项目,从落户到投产仅用时5个月。
二是服务“对口”,项目建设“加速度”。实行重点纺织鞋服产业项目“1+1+6”项目服务机制,对纺织鞋服产业项目,明确1名县领导,1名全程服务联络专员,组建项目前期、供地报建、建设秩序维护、水电气要素保障、企业运行、后勤服务等6个后台服务团队,同时落实专人对接土地供应、规划设计等重点环节,强化全程跟踪服务,提升入园项目落地投产效率。2022年,安吉纳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企业“减负”,要素保障“无死角”。精准实施“清闲促建”行动,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通过适当集中供给、优先供给等方式保障纺织鞋服龙头企业用地需求;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分类建立工种、专业等用工台账,推广职业学校为企业代加工零部件等“校中厂”职业教育模式,实现纺织鞋服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需求“无缝衔接”;探索推出“园惠贷”,开展促进融资增信试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2年以来,累计为纺织鞋服企业输送技术工人5000名,提供贷款1930万元。
编辑/王昕彤
校对/赵婷婷
审核/ 张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