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西逯村编织袋厂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10多名中青年妇女正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据西逯村党支部书记许明明介绍,这里的工人大部分是村里三四十岁左右的幼儿母亲,大都需要照顾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自编织袋厂引进以来,帮助她们实现了这个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近年来,该村青壮年妇女中,有的在家做全职妈妈、每天围着孩子转,有的为了挣钱养家、留下孩子外出务工。去年,为了解决好这些“宝妈们”的就近就业问题,村“两委”干部决定利用村里闲置的仓库作为场地,选项目、跑企业,经过努力最终引进了一家编织袋企业。编织袋厂的工作轻巧、时间自由,工资按时计费,特别适合日常有孩子要照看的“宝妈们”。
“之前外出务工离家远,一年到头见不了孩子几次,每次离开家孩子总是哭闹着不让走,现在到村里的编织厂上班,离家近,赚钱的同时也不耽误照顾孩子,真是太好了!”正在编织厂工作的今年45岁的村民韩秋霞说。
为了让更多青壮年妇女能够进厂务工,该村“两委”干部通过入户、村广播、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水平等,消除了群众在技能培训、用工安排、工资结算等方面的疑虑。目前,该村越来越多在家待业的青壮年妇女选择了到编织袋厂工作,包括村内20余位“宝妈”。
“实现村民增收不能只依靠土地流转,我们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产业,依托企业谋出路。”许明明说,去年以来,通过打好乡村振兴“民生算盘”,拓宽群众劳务渠道,也让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得以蓬勃发展,更多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