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
智造中国 调研一“线”
再次聚焦盛泽

位于太湖流域的盛泽镇,是我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也被誉为“千年绸都”。
2022年,盛泽丝绸纺织产业总产值达到784.45亿元,打造了纺丝、织造、印染、服装制成品的全产业链,年产长丝织造180亿米,印染布匹30亿米。
探访千年绸都
在恒力化纤工业丝车间,总台央视记者袁艺介绍道:“盛泽盛产丝绸由来已久,在唐代就已经作为贡品了,我手里的这一条丝巾,就是用这里的丝绸做成的,色彩艳丽,摸起来手感也很丝滑。”

记者出镜身穿衣服的布料,由海岛超细纤维制成,纤维的粗细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0。2万根海岛超细纤维捆在一起,才和一根筷子一样细;一捆112克的海岛超细纤维,就可以绕赤道一圈。

除了用于生产服装的民用丝,大家常见到的缆绳和安全气囊,用到的是工业丝。相比民用丝,工业丝的韧性更强,一根普通的工业丝,就能轻松吊起三斤重的矿泉水。

从一滴油到一块布

那么,一滴油是如何变成一块布的呢?在大连长兴岛的石化基地,通过炼油装置,经过加氢、蒸馏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聚合为聚酯的原材料,类似于白色粉末状的质地,或者像酒精一样的液体。
这些原材料,在苏州的化纤工厂进行混合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聚合成透明、粘稠的液体,冷却后切成白色的小颗粒,黏度为0.67dl/g。当然,这还远远达不到工业丝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炼化。

要想韧性强,配比是关键。在工厂纵横交错的管道上,密布了上千个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流量和黏度,实现了智能配比,直到黏度为1.0dl/g以上,就会来到纺丝车间。
经过高温锻造后,整齐划一的丝“出落”得铿锵有力,剪成一个个丝饼,由ATV小车送到外检车间,机械手臂抓取送至检验台,由摄像头进行拍照检测,剔除残次品。
从包装到入库一气呵成,丝要经过经纬交织才能变成布。在纺织车间,引入的是全新一代的喷水织机,一天一台机器就可以织布300米,是传统人工效率的30倍左右,之后再经过染色、印花等后道加工程序,就是成品的布匹了。
创新面料加持黑科技


信息来源:吾爱盛泽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