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
9月14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到,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一直持续到2025年底。正式关税将由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该细则说明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货物进口商涉及的义务,以及计算进口货物生产过程中释放温室气体数量的过渡方法。
碳关税是一个边境措施,核心是产品的碳含量。碳关税学名又称碳边境调节机制,英文简称CBAM,该机制是指某些商品在生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商品进入欧盟关境时,需要向欧盟额外支付一笔款项,其数额与商品制造时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相关。
至此,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这也意味着,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高碳排放,都将导致出口产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
碳关税影响下化工、塑料等
多行业或遭重创
其实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机器和车辆、化学品和其他制成品在双方进出口中都占主导地位,碳关税的实施也将对我国化工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202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优势商品主要集中在电机、机械器具、车辆、家具灯具、有机化学品、玩具、服装、塑料、仪器设备等品类。从数据情况来看,我国在化工原料及其相关产成品的贸易往来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2022年中国主要化工细分领域出口金额的数据来看,2022年我国出口至欧盟的有机化工品金额占比达到了20%以上。
目前,欧盟CBAM征收范围仅局限于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6个率先覆盖的行业。但其实,2022年6月,“碳关税”修正案中就包括有机化学品和塑料,虽然已经“落地”的欧盟CBAM中暂未包含这两项,但是在未来极有可能随着下一阶段“碳关税”扩大征收范围而被纳入。
对纺织业的影响
目前纺织行业并未包含在欧盟碳市场覆盖的29种排放活动行业内,因此不会被征收碳关税,这是由于碳市场本质是促进减排的政策工具,各国碳市场都采取“抓大放小”的思路,权衡制度成本与收效,最先着手于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源,如电力部门和能源密集型的基础原材料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纺织行业虽然未纳入碳市场,但并不意味着纺织行业不需要进行碳减排。在生产及后续使用和事实上,欧盟正在开发针对不同行业的专门性“绿色贸易工具”,并将在未来的贸易中投入使用。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EU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and Circular Textiles)》及《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其中介绍了欧盟为促进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将采取的三个关键举措:引入强制性生态设计要求、应对微塑料污染及推出并规范数字产品标签。另外还强调了对于生物基材料、再生材料在价值链中的应用要求,数字产品护照和强制性生产者责任延伸计划等。“绿色”已成为时尚行业的主流色,这些国际政策作为纺织行业未来的动向趋势,为出口贸易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国内纺织企业提前布局考虑。
来源:中碳国科 、 GIZ循环经济国际合作、NTMT纺织新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