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顺利落下帷幕。增城16家企业以“时尚广州魅力增城新塘牛仔”为主题抱团参展,三天展会满载而归。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牛仔服装产业在新塘这一商业重镇蓬勃发展,巅峰时期日均向世界各地,销出250万件牛仔裤,辉煌一时。

打开手机淘宝,在搜素框内输入牛仔裤,再点击销量最高。出来的店铺,十有八九从广州增城发货。如果你问得再细一些,是增城哪里?那大概率是新塘,那个巅峰时期日均销售250万件牛仔裤到世界各地的小镇,传说中的牛仔之乡。
1万平米的土地,3000+的小铺在此汇集。 站在宽阔的广深大道对面,一个镜头都装不下。牛仔城有两层,内里楼道交错,专卖牛仔的档口一家挨着一家。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牛仔服饰,或摆在门前,或挂在墙壁,39、55、80元…….是少见的批发价格。外人称这里为牛仔服装城,新塘人都叫它电商发货市场。 买家、厂家、卖家在这聚集,将同一个厂出来的商品,送到各地的消费者手里。
上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政策席卷新塘。“只要企业有华侨参与投资资金、设备或技术,工厂开办的前三年即可享受免税优惠。”大批华侨被政策吸引,纷纷回乡办厂。1980年,港商黄林办起了新塘第一家制衣厂。随着越来越多的侨乡投资,引进先进的制衣设备,短短几年时间, 厂房和高楼取代了大片农田,牛仔走进了新塘人的日常。自此,一颗名为“牛仔梦”的种子,在新塘镇播下。
1998年,新塘牛仔服装已经远销国外,那年服装行业的税收, 甚至比1973年前全镇年工商各税总收入还多。新塘人仿佛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密码,纷纷投身牛仔产业。
2001年是值得全中国人骄傲的一年,也是让新塘人兴奋的一年。我国加入了WTO,出口市场变大,牛仔的订单变多, 新塘人望向世界的眼光又远了些。2002年,新塘建立了“新塘民营制衣工业园”“新塘环保工业园”,首届“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也在这里诞生, 新塘的牛仔正式名扬全国。2003年,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建成。 一座电商交易市场拔地而起,无数个包裹从这发货,流向远方。往后几年的时光里,新塘的牛仔服装产业蒸蒸日上,成为增城经济发展的支柱。高峰时期, 日均250万件牛仔服装销往世界各地,全国60%以上的牛仔出自新塘,40%的牛仔出口也来自新塘。
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的口号,正是此时新塘牛仔产业的写照。一晃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新塘的牛仔产业已极度成熟。风风火火40年,有人说:新塘人的牛仔梦要结束了。不够环保、没有品牌影响力,两道最大的关卡挡在了新塘人面前,牛仔服装产值也不如从前。
近年来,传统牛仔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广州增城新塘一大批牛仔服装企业纷纷调整生产销售模式,力求通过打造自主品牌、生产技术改造、开拓线上销售平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等路径,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牛仔品牌新优势。虽然新塘牛仔产业仍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否定的声音也在耳边纷纷扰扰, 但3000+的牛仔企业还在新塘顽强生长,10万+的新塘人民还靠着牛仔谋生。
网络直播带动牛仔销量
随着电商平台崛起,渠道数字化转型加快,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新塘牛仔转型的又一“风口”。数据显示,在新塘牛仔服装商贸城中,95%以上是实体结合电商批发,并带动了周边近2万家商户专门从事淘宝、抖音等网络直播销售,越来越多新兴的牛仔服厂商则将目光瞄准了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2020年,新塘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以 “天猫+新塘牛仔产业带”的形式,借助淘宝、聚划算、1688等电商平台带动新塘牛仔产业拓展市场。行走在牛仔城里,总能在档口看到直播支架的影子,老板们定时直播带货,成交了一单又一单。2020年天猫双十一成交4982亿元,商品列表一栏里, “600万条增城牛仔裤”的词条格外显眼。
目前,走进新塘(国际)牛仔纺织城,各个牛仔服装店铺挂满琳琅满目的牛仔单品,各家店内几乎都支着手机支架进行“直播带货”。据悉,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新塘牛仔产业转型的又一“风口”。
实现品牌国际化 引领数字化升级
面对疫情下海外订单的下滑,新塘牛仔正掀起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希望完成外贸转内销和数字升级两大任务。作为增城牛仔纺织业数字化改造的标杆企业,从2017年开始,龙禅智造又陆续导入各种适应未来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集成软件系统,目前已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双系统实时对接。带领着这个有5条5G物联网自动流水线、近200名员工的新型牛仔工厂,龙若冰这位“牛仔二代”走出了越来越稳健的路。“希望我们可以得到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类企业间可以实现科学、安全的信息分享,减少内耗,持续吸引更高水平的服装新型人才。”2018年,龙禅智造开始进驻天猫、1688工厂店等平台,从生产加工到工贸一体,从国内电商到跨境电商,公司全方位覆盖各销售渠道,这在新塘牛仔生产厂家中尚属少数。“多条腿走路,为了更好抵抗风险”。
积极引导扶持,助推产业转型
2018年,增城市政府颁布了《增城区牛仔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的通知,下拨资金组建绿色漂染厂、扶持规模企业。牛仔颜色够不够复古有型,取决于漂染的技术, 而漂染的环节又与环保紧扣。过去的漂染技术不够好,排放的污水没得到有效净化,导致环境变差。通知下来后, 升级漂染技术,环保放在经济前,新塘的环境也肉眼可见的变好。
没有品牌影响力也是个大问题。过去人们只知道新塘是牛仔之乡,却没法喊出多少个本土品牌的名字,即便增致、小魔鱼、btboy等品牌在淘宝占据一席之位。2019年到2020年,政府扶持了近两百家企业规模化,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创新营销模式,并花重金砸在新型面料的研发上。
推动服装与文创产业融合
在增城区瓜岭古村幽静的小街上,一只活灵活现的牛仔长颈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进这个叫做“章镇布艺”的店里,各种由牛仔布制成的动物布偶、牛仔花、牛仔椅等布艺制品映入眼帘。记者与章镇文化总经理钟小英交谈得知,如今增城的牛仔产业已经有了“新花样”。
2000年,钟小英从老家浙江省绍兴市章镇镇举家南下,在广州市火车站一带开设档口,做牛仔服装生意。“广州的服装市场非常成熟,由于生意的拓展,我们在2005年自己开厂为自家的生意供货。”有了多年的经验,钟小英对牛仔的布艺加工渐渐熟悉起来;而在后来送女儿出国留学时,钟小英无意中发现:中国的手工艺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回国后,钟小英尝试把自家工厂剩余的牛仔裤边角料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物件,并在一次牛仔裤展销大会上进行装饰点缀。“展览时,客人询问最多的商品不是牛仔裤,而是这些装饰。”这个契机让钟小英意识到,牛仔裤工厂需要加入传统文化与工艺,进阶为文化产业。
为了更好地在牛仔产业中推动传统文化传承,2002年,钟小英带着工匠师傅四处学习非遗工艺,先后拜访了浙江、广东、贵州、云南等地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他们用牛仔裤的材料作为非遗制作技艺的载体,同时宣传传统布艺的发展历程,扎染、蜡染、夹染、广绣、潮绣、香云纱……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陆续在钟小英这里交汇,进而化作玩偶、耳环、衣服、包包,在一张张布上交织出“传统+新潮”的魅力。

经过40年的发展积累,增城牛仔服装产业已形成了涵盖纺纱、织布、印花、制衣、水洗、漂染、纺梭、辅料等工序,集ODM生产、批发市场、电商销售、咨询物流、品牌文化等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行走在广州新塘服装商贸城,随处可见风格多变的时尚拼接、色彩丰富的水洗工艺、突破传统的黑科技面料……来自增城原创设计的牛仔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买家驻足咨询与采购。而在热闹的背后以及转型的未来,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打拼。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本期编辑:毕文君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