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民族元素融入服饰,演绎多元文化风采

发布时间:2023-10-28  阅读数:29343

民族元素融入服饰,演绎多元文化风采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了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审美意识。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
图片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及其支系众多,其多姿多彩的服饰是少数民族人们在长期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形成的最美丽直观的民族文化符号。
图片
苗族服饰图案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在材料、款式、颜色、装饰等方面有所差异。总体而言,材料主要为棉、麻、丝、皮毛等。
图片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在款式上主要有袍服、长衫、上衣、裤子、长裙、短裙、披毡等多种类型。在颜色上,各民族有各自的审美喜好,如白族尚白,壮族尚黑。
图片
苗族服饰图案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注重装饰,往往在衣襟、袖口、下摆、裤脚等处,运用刺绣、蜡染、镶补等工艺,装饰出色彩斑斓的图案和纹样,这些巧夺天工的图案和纹样,或诉说着他们民族的历史,或表现他们的民族图腾,或反映他们的审美喜好。
图片
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扇,体现了少数民族当地社会的生育习俗和民族信仰。
图片
背扇,是妇女用来背负婴幼儿的布兜,通常由妇女在孩子出生前亲手缝制。母亲用背扇将孩子背在身上,可以解放双手从事劳动。
图片
背扇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背扇的主体一般有倒梯形、“T”字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几种不同的形状。不同民族的背扇风格不一样,但大多数背扇都是由背扇心、背扇手以及背扇尾等几部分组成,有些还有背扇盖。
图片
背扇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通常背扇心是妇女们最耗费精力的部分,她们采用刺绣、蜡染、拼布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法。除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西南少数民族背扇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浓浓母爱的象征和不同族群的文化符号。

图片
侗族黑地马尾绣女上衣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侗族女服上衣整体用亮布制作而成,在袖口、斜襟、下摆处刺绣狮子、龙凤等纹样。
图片
亮布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亮布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用自织土布经过特殊工艺形成的布料,它的制作要经过反复浸染、晾晒、捶布、抹鸡蛋清、蒸制等十几道工序,这种土布最后晾晒后闪闪发亮,所以俗称为“亮布”。
图片
彝族褐色刺绣蜡染贯头女衣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彝族女服上衣多为贯首衣,贯首衣是古老服装形制的遗存,剪裁简单。
图片
彝族五彩棉拼布对襟女上衣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图片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女盛装由服饰和银饰组成,用于重大节庆穿着。上衣除了装饰有刺绣花纹外,还钉缀了银泡和银牌,衣服下摆处缀有银响铃和银瓜子,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图片
有服必有饰,故服、饰并称。在西南少数民族配饰中,银饰是出现率最高且佩戴部位最多的饰品。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来说,银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美的标志,更是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丰富多彩的银饰不仅装点了他们的服饰,更蕴含了他们历史、文化、审美、习俗、信仰等多方面的意义。
图片
苗族女盛装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苗族银项圈采用绞丝工艺制成,利用加工好的银丝进行回火处理,待其温度不烫手但软度适中时,将其编扭成有规则的麻花造型。
图片
苗族小米纹银手镯,采用传统的编织技艺将银丝编织而成。苗族银头饰由银角、银插片、银帽组成,银角、银插片一起插在银帽上。
图片
贵州雷山苗族藤形银手镯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银帽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凤鸟、蝴蝶等动物纹饰组成,给人以雍容华贵的形象。银帽下沿缀一圈银瓜子,随着头的摆动会叮当作响。
图片
苗族银耳柱 图片来源:民族服饰博物馆
银耳柱是耳环的一种,因其中间呈圆柱形而得名。苗族女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在耳朵上打洞,随着年纪的增长用各种方法将耳洞撑大,以便戴上这种又大又重的耳环。耳洞会被这种耳环越撑越大,在苗族人的心中,拥有大耳洞是勤劳与美的象征。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HUI
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双管齐下,更多年轻设计师探索着民族服饰文化,将其嫁接进入现代生活,以时尚传递少数民族文化审美。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HUI
HUI2024春夏米兰时装发布秀以“苗印”为主题,循迹苗族非遗文化,通过贵州的“四印苗”去讲述关于苗族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HUI
这种色彩鲜艳的正方形图案,犹如精美的方形印章,令HUI品牌创始人赵卉洲联想到西方文化中代表了个人姓名或家族徽记的印章,将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作为联结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图片
图片来源:楚雄网信
同期,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发布会在米兰时装周举行。发布会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集中发布了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服饰。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楚雄网信
本季设计师吉承深受彝绣崇尚自然图腾的老虎、种子、花朵等元素的启发,将古老东方刺绣手工艺与意大利面料相结合,创造出别致的层次感。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时装周官方
2024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由设计师韩琪成立的品牌Pastoral Poetry将“牧人诗集”以集合的形式,融汇了中国不同民族文化元素,演绎出56套新民族时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时装周官方

这一系列作品巧妙地融入了多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水族的马尾绣、彝族银饰技艺、苗族堆绣、侗族破线绣、苗族百褶裙技艺等。面料设计延续品牌独特的审美特质,整体造型在呈现民族元素的同时,更加展示了当代时装的穿衣理念与审美取向。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古阿新
品牌古阿新是集多民族文化元素,传承东方古老工艺,创新国潮设计风格的民族品牌。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古阿新
品牌2024春夏发布“万物有灵”大秀,以苗绣为基础,融入了侗族、水族、布依族等多民族的元素,同时加入了蜡染,亮布、织锦、绸缎、苗族银饰等非遗工艺。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古阿新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ZHUCHONGYUN
品牌ZHUCHONGYUN 2023 秋冬高定系列“苗”,以苗族“蝴蝶妈妈”的古歌故事作为创作基底,将图腾寓意融入时装设计中。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ZHUCHONGYUN
数种色彩通过不同的刺绣工艺将苗族鼓藏节仪式中的苗寨画卷展现在服装之上,宛若色彩斑斓的史诗。
图片
图片来源:品牌ZHUCHONGYUN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民族服装在色彩、款式、工艺上体现着不同民族的审美文化,共同汇聚成为包容大气的东方文化。不断涌现的创新设计,延续着各民族文化的美好愿景,也让时装展现出传统文化融于现代的多元形态。

版权声明:

1、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服饰导报,由Val整理编辑,目的是传递信息用于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