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人民日报》关注盛泽:纺织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发布时间:2023-11-15  阅读数:16361

《人民日报》关注盛泽:纺织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1月8日)

《人民日报》关注纺织行业

通过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其中

重点关注近年来盛泽

纺织行业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成果

▼▼▼

图片

 《人民日报》2023年11月08日第18版


近日,位于江苏苏州盛泽的时兴纺整(苏州)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员工正在进行酸性染料化料操作。盛泽镇集聚了2500多家纺织生产企业,年产各类纺织品超130亿米。


图片

▲时兴纺整(苏州)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员工正在进行酸性染料化料操作


纺织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涵盖了原辅料制造、纺织制造、服装生产等多个环节。当前,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2022年,我国纺织全产业纤维加工总量超过6000万吨,占全球比重一半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409.5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保持1/3以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哪些新机遇新挑战?纺织业企业如何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

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稳步推进


走进位于京奕集团生产车间,纱线一锭一锭接连下线,只听得机器声阵阵,却几乎看不见工人身影。生产全流程接入智能系统,技术参数可通过电脑实时调节,纺纱和卷绕操作全部交由自动化机器完成。


“去年,我们在短流程设备改造上投入了5.6亿元,新增涡流纺纱机90台。”京奕集团总经理陈路说,相较于此前采用的环锭纺纱工艺,涡流纺纱机将生产效率提升了25倍,工人数量也只需原来的十分之一,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气废水排放。


传统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纺织产业加快应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稳步推进智改数转,为产业提质增效打开了新空间。截至2022年底,我国纺织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评估指数达到57.1,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6%,智能制造就绪率为14.6%;服装“三衣两裤”单机与流程自动化基本实现,示范企业生产流程中自动机使用率达到8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56.8%。

印染是纺织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其废水排放量约占整个纺织业的70%。近年来,随着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的持续推广应用,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据行业协会测算,近十年来,印染行业废水处理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约30%、约80%、约90%,单位产品水耗下降4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30%以上,水重复利用率由15%提高到40%。


升级改造需要投入真金白银。纺织产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为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不少地方采取了务实举措。


“我们成立了产业更新工作专班,帮助企业进行升级改造。”盛泽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孙健说,政府建立了自主更新项目库,首批共130家企业入选,由专人和企业对接,还派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团队的技术专家进驻企业,及时解决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企业尝到了转型的甜头,变得敢闯、敢干,信心更足。”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为千行百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废旧服装、边角料等废旧聚酯材料通过化学分解还原为聚酯,塑料瓶回收后经去杂、混料、熔融、纺丝等工序再造成丝……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8个废旧塑料瓶抽出的涤纶丝就可以织成一件男士POLO衫。


“为了研发出可降解的原材料,我们攻克了熔体粘度均化关键技术、大容量生产再生纤维、长周期聚合运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盛虹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梅锋说。


大国重器中也有“纺织力量”。“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全线贯通,需将重约6000吨的钢筋混凝土接头吊装进海底28米深处。吊装带就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蠕变海洋用涤纶工业丝制成的。”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汤方明说,施工过程中,4根由13万余根高强纤维丝组成的40厘米粗吊装带,又稳又准地完成了吊装任务。


类似应用在各行各业还有很多:树脂基碳纤维材料重量轻、刚度强,可用在C919大飞机机身上;熔融纺丝纤维生物相容性好、耐用性强,制成的可吸收支架可被用于医疗临床手术;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绝缘性好、机械强度高,被广泛用于风电叶片的制作。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已从‘跟跑’阶段全面进入‘并跑、领跑’阶段,高性能纤维总产能占全世界比重超过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品种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下一步,纺织产业将聚焦关键基础材料及纳米纤维、智能纤维等前沿纤维材料,继续开发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特种纤维等产品,全面夯实纺织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张秀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