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集群巡礼丨山东省夏津县:中国棉纺织名城

发布时间:2023-11-21  阅读数:28140

集群巡礼丨山东省夏津县:中国棉纺织名城

图片


01


集群概况

棉纺织是夏津的优势传统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棉花种植到纺织、服装加工的几次跨越,形成了以鸿泰鼎新材料、华芳纺织、仁和纺织、天润纺织、丰润纺织、鑫瑞娜家纺为代表的棉纺织产业集群,是闻名全国的“中国棉纺织名城”。截止2022年底,全县纺织及配套企业166家,包括纺织企业96家,织布企业11家,服装加工企业24家,家纺企业19家,毛纺企业2家,棉花育种企业2家,仓储物流企业12家。

2022年集群营业收入达到103.55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79.81亿元,67家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约70亿元,占全县规上企业的46%;集群从业人员1.7万人,纳税达1.67亿元。2023年上半年,集群内企业强劲复苏,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3.7%。夏津县纺织集群纺纱规模约260万纱锭,年产纱线40万吨以上,布匹9000万米,服装3000万套,家纺500万件;其中纱线产量约占山东省的10%、德州的50%。


图片


02


集群发展亮点

生产设备优良、技术水平高  近年来,夏津县纺织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96家企业中有65家具有“清梳联”流水线,设备自动化率达75%以上,特别是2020年以后,天润、新时兴、瑞生等企业购置村田优宝络以及托盘型自动络筒机等设备,在“清梳联”的基础上,应用“粗细联”、“细络联”,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用工下降到每万锭30人以内,节省人工成本70%以上,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  仁和纺织与智能化服务商——山东动脉智能合作,量身定制研发了“夏津仁和纺织细纱在线系统”,该系统是一款基于人机互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实现异常自动告警,机台运行、停机、故障、检修全程状态跟踪。生产效率、统计准确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节省细纱盘存人工,降低用电量。仁和纺织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字化智能纺纱在线监测系统”被评为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夏津县抢抓发展机遇,致力于数字化赋能,纺织产业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山东省DCMM试点县。   


图片


03


下一步规划举措和工作打算

夏津县将以山东省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推动力,依托“一园区、一平台、两基地”,着力构建五百亿级的现代化新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一园区——绿色纺织产业园  产业园建设在夏津县经济开发区西外环西侧,总规划面积5000亩,由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省、市、县五方共建,一期建设20个高标准厂房,致力于打造绿色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新型纺织服装园区,建设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一平台——纺织产业数字经济总部  山东省纺织产业数字经济总部项目(功能性纱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类)是中纺联、山东省纺织服装协会、德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夏津县人民政府与经纬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五方共建的产业数字化平台,结合山东省纺织产业集群特色,汇聚优秀企业、平台和服务资源,重点实施智能化生产制造服务、推动跨域补链合作体系建立、提高数据信息精细化研判等功能,以数字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纺织产业数字化升级。

两基地——中国绿色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功能化差别化新型纱线基地  以鸿泰鼎莱赛尔为龙头,打造绿色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引进以莱赛尔为原料的无纺布企业、功能性纱线企业,以及织布、服装、家纺等产业链下游企业,形成莱赛尔纺织产业链。以仁和纺织为引领,打造功能性、差别化新型纱线制造基地,建设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数字化程度好的标准化智能工厂,提升核心竞争力。   


图片

供稿单位:夏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编辑/王昕彤

校对/赵婷婷

审核/ 张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