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
一件羽绒服可以顶普通上班族月薪。
11月22日,话题词#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SKYPEOPLE天空人小程序显示,猿辅导旗下羽绒服品牌SKYPEOPLE,在2022年创立以来就定位于羽绒科技公司,产品的主力价位在2800元-5000元。目前,SKYPEOPLE售价最高的是一款羽绒风衣,卖到7200元。
图片来源:SKYPEOPLE天空人小程序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SKYPEOPLE天空人为北京冰原服饰有限公司旗下品牌,2022年起步于中国本土。据官网介绍,SKYPEOPLE天空人致力于将前沿科技应用于服装,带来前所未有的多元细致体验,提升现代生活感受,从结构最复杂的羽绒产品出发,通过科技研究对服装产品进行提升。
图片来源:SKYPEOPLE天空人截图
事实上,千元预算内已经挑不到一件心仪的羽绒服。
不久前,网易严选推出的一款定价在999元-1399元的羽绒服卖断货,但该产品因为定价高而受到争议,"国产羽绒服涨价""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等话题在社交媒体迅速引爆。
针对质疑,网易严选回应称:售价1000多元的羽绒服成本价就在900余元,要薅12只大鹅才能做一件羽绒服。
自波司登高调官宣高端化后,其2019年推出的登峰系列最高售价达11800元,直逼国际大牌加拿大鹅,其他产品均价也连年提升。不止波司登,主打下沉市场的国产羽绒服品牌们似乎都有向高端化进阶的势头。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羽绒服的拿货价普遍也有所上涨,进价大概上涨了3%到5%,拿货价每件大概涨了20多元,高一点的30多元。
另据信网11月15日报道,“记忆里国产羽绒几百块就能买到,这两年百元价位的越来越少。虽然羽绒服这种大件买一件名牌的能穿好几年,平均每年折算一下也不贵,但对于刚工作的我来说还是会肉疼。”刚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王女士说道。
记者通过对比市面上的羽绒服售价发现,即便是在“双十一”这种特殊的优惠节点上,不论国产还是国外品牌,也不论是波司登等专做羽绒服的品牌,还是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或者是太平鸟、杰克琼斯等快时尚品牌,羽绒服定价千元以上甚至接近万元已非常普遍。
一位从事羽绒服销售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消费者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受时尚流行趋势的影响,羽绒服早已脱离了单一的保暖功能,时尚的颜色、面料以及立体的剪裁款式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品牌的附加价值外,今年羽绒服存在涨价情况主要是受行情影响,原材料和面料价格都上涨了,拿货价比往年高,涨价也是迫不得已的事,“销售旺季来临,羽绒服价格有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羽绒服市场随着行业的成熟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不断壮大。中国服装协会披露,2021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达1562亿元,2016年-2021年,该市场年均增速高于整体服装市场,达12.7%。
多年来困于低价与季节性销售短板的国产羽绒服,终于等到了讲新故事的机会。它们盯上了国际高奢品牌与国产羽绒服之间3000元-10000元的市场空白。
鞋服分析师马岗认为,“本土品牌只有在高端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实现国货崛起。”
以波司登为首的国产羽绒服品牌们,开始出现在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也开始与奢侈品大牌的设计师频繁合作,签约国内外顶流明星,提升对科技感与功能性面料的研发,走在了当年盟可睐转型一样的路上。
困在低价赛道里
然而追求高端化的国产羽绒服,还没能彻底脱离低价赛道这个基本盘。今年“双11”,主力价格在千元以下的国产羽绒服品牌表现亮眼。
今年羽绒服进入销售旺季以来,白牌羽绒服开始在直播间里“论斤卖”。另外,一名运动品牌经销商还坦言,“今年冬季生意难做,现在羽绒服销售虽火,但价格却有所下调,以前新品上市不打折,现在新款95折就卖了。”
据天猫“双11”榜单,波司登旗下雪中飞旗舰店GMV排在服装总榜第9;另据唯品会数据显示,雪中飞销量同比增长206%。鸭鸭天猫旗舰店GMV则位于服饰总榜第6。
看似一片繁荣的大众羽绒服市场,增长隐忧却早已显现,国产羽绒服“被迫”寻找新市场。
时宜(化名)是某国产羽绒服品牌相关业务负责人,她直言,“大众市场利润低,只能靠薄利多销提高经营,在电商平台,消费者对性价比要求更高。这个赛道里,不仅有我们这种专门做羽绒服的,还有美特斯邦威、李宁等国产四季服装品牌,Zara、优衣库、耐克等潮流运动外资品牌,冬天羽绒服都是它们的主推产品。”
户外运动潮起,三合一冲锋衣代替传统羽绒服成为趋势,这对羽绒服赛道的冲击也不容小觑。据主打性价比的本土户外品牌骆驼旗舰店页面显示,店铺销量第一的冲锋衣产品链接已售出超30万件。
虽然不少羽绒服品牌也在今年推出了冲锋衣款式,但有代工行业人士对时代财经透露,由于二者生产线差异较大,在百元价格带内,冲锋衣产品利润率远高于羽绒服,但与专业户外品牌相比,羽绒服品牌无论是在供应链资源,亦或是在专业度上,仍欠缺竞争优势。
低价市场卷不动,影响消费者羽绒服购买决策的因素却越来越多。这对本土羽绒服品牌的设计、面料创新、填充物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们开始重新审视赛道机会。
艾媒咨询一项关于2023年中国网民对羽绒服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羽绒服的需求从传统的保暖,变得更多元、更时尚。并且,超过50%的消费者会通过内容分享平台了解羽绒服的资讯和评价。
有大学生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购买羽绒服时,会倾向于鹅绒填充物,不仅要求绒子含量要够高,还要充绒量够多和面料够好才能下手。“他们懂得越来越多。”时宜感慨。
只有向上才有更多增长空间。时宜直言,一些有声量、有供应链、有规模的品牌这几年都开始做更多的尝试,她所服务的品牌也在今年开始推出更高单价的新产品,“我们肯定不想只在这一个赛道里”。(来源: 央视财经、信网、每日经济新闻、时代财经)
低价市场卷不动,只有向上才有更多增长空间。然而产品的高附加值离不开新材料、新面料和新技术的加持。基于此,12月27日上海,【第四届国际纺织新材料大会暨黑科技峰会】将以这些为主题展开前沿探讨,同时我们将组织产品技术展览,搭建交流平台。期待各位纺织精英的参与与交流。
文章来源:纺织面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