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是浙江省重要现代工贸城市,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目前已培育形成汽摩配、新材料和机械电子三大主导行业和服装制造等六大块状产业集群,并于2004年1月荣获“中国男装名城”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针织名城”称号。2021年底全市服装企业350家,针纺企业90家,总共有440余家大小企业(其中规上企业94家),就业人员达3.2万人。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9.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据统计部门口径产值约45.6亿元。注重产品开发 首先注重设计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全行业现拥有500多名设计人员,比前期增长了15%。其次注重外出考察学习,并且积极到全国各展会观摩。另外通过网络POP、有线网等媒体,寻找灵感开发产品适应市场。如碧星针织、雅美娜等公司采用新型原料,引进自动裁床、自动悬架等新设备,开发创新出诸多新产品,迎合俄罗斯及欧洲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首先是先进设备普遍运用,其精准度、出产量逐渐增强,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另外在注重原材料及产品检测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如高氏杰公司投入数千万元与夸克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一套独特完整的企业量化管理模式。推动公司的规模化、流程化、标准化和职业化的建设,形成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健力粘扣带公司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仅自动产能技术攻关一项,每月就能节电几十万度。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近几年外贸生意受疫情影响,当地企业将眼光迅速投向了内贸市场。如威尔豪派公司把原本销往欧洲的女装转向销往内地,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瑞安服装针织行业面对新形势,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如创维制衣、莘塍嘉尔利等一批企业的西装生产都保持了长盛不衰。鸿明织带、达峰纺织等企业在营销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内外销并举”的战略,不断推出新颖产品积极参加广交会、义博会。转变经营模式 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瑞安服装针织行业从生产加工型逐步向营销型转变,把终端营销推向全国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基达、英博伦等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主动上马生产防疫服、防疫口罩,并无偿捐献给抗疫第一线,受到了市政府的嘉奖。未来五年,瑞安服装针织行业要力争实现“六个推进”。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格局 推动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加快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优势。
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制造水平 着力提升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加速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和综合应用。推广应用自动输送系统、模板缝制系统以及三维人体测量“互联网+”等技术应用推动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市场份额 针对目前瑞安市知名品牌不多的现状,抓好主体产品质量,提升设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和文化创意。健全服务体系,努力保持“温州市先进质量管理基地”荣誉称号,提升品牌内涵和增值以及市场份额。推进人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永动力”,一是要打造一支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二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较高的管理、营销、高技能人才队伍。三是要建设一支有工匠精神的职工队伍,并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要在完善落实产业政策优化体制上做文章,创造公平公正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上办实事。行业商(协)会在服务会员、宣传政策、协调关系、促进产业发展上发挥职能作用。
推进和谐企业发展和党工共建工作创建 行业现有温州市、瑞安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七家,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以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为平台,努力加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