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把握时代和发展大势,推动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在中国(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以《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及“一带一路”合作进展》为题作主旨报告。
他指出,受益于贸易环境持续优化和渠道便捷畅通,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在较好政策基础上,纺织行业有望成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标杆性行业。下一阶段,行业需要坚持打造“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全球快速反应制造体系,充分利用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环境稳定、投资环境优化、便利化措施增多等有利条件,投建产业链各环节生产加工基地,提升海外布局整体效率,推进负责任、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共建合作。
受终端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压力增加,行业生产规模有所下降,但自二季度末开始,降幅逐步收窄。
纺织行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降幅较上年同期下降 0.1个百分点,较2023年上半年收窄 1.4 个百分点。产业链中上游环节情况相对较好。其中,规上化纤企业的产量6,570万吨,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1个百分点。产业链的下游,如服装、家纺、产业用品等终端环节降速明显,整个生产形势是承压的状态。
随着国家促消费系列政策发力显效,纺织行业内销市场活力持续显现,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11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12595亿元,同比增长 11.5%,较上年同期回升 17.3个百分点;网络渠道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同期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9.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5.8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纺织行业出口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二季度以后,外贸的形势比较严峻。到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欧美通胀降温,国际品牌去库存进入了尾声,海外市场进入了一个传统的销售旺季,对消费需求逐步得到一个释放,行业的出口才逐渐进入跌幅收窄的阶段。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698亿美元,同比下降8.5%。其中,纺织品出口1238亿美元,同比下降8.9%;服装出口1460亿美元,同比下降8.1%。行业大类产品在1-11月的出口额同比均下降8%-9%。一些新兴市场的出口表现比较好,比如俄罗斯、新加坡、沙特同比增长10%以上,中亚五国出口更是同比增长了20%,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布局正在形成。
2023年行业整体效益有所下滑,但在国家稳增长、各地区政策协同发力支撑下,带动行业累计的效益降幅逐步在收窄。1-11月,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4.2万亿元,同比减少1.5%,利润总额1,447亿元,同比下降0.9%,较2023年上半年的降幅是明显收窄20.4%,营业利润恢复到了3.4%。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企业的信心显得不足。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均均有所回落。目前大半数企业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原有的产能要改造升级,这也表明了行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是成为新能源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过去十年,纺织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总额从1,256亿美元增长到了1,685亿美元,占到行业总出口的比重从45%提升到了52%。同时,进出口纺织品金额比重也从原来的42%提升到了67%。
据不完全统计,2013-2022年,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10亿美元;项目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全产业链各环节。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额达60亿美元;占行业对全球投资比重50%。
从发展阶段来看,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从最初产品走出去,出口满足市场需求,保障供应,到产能走出去,为伙伴国输入大量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技能型的工人和专业化管理。现在,还有一些领头羊企业开始到资本、品牌输出,不断提示中国企业品牌的如何走出去。
面向未来,预见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纺织产业链合作的前景是十分的广阔。
IMF预测今年全球增速为2.9%。世界经济面临着高通胀、高利率、高风险、高杠杆、高成本的挑战。
受需求物质的影响和行业竞争态势,全球主要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比如,越南去年到11月份的纱线出口下降了9% ,服装出口降到12.3%。印度纺织服装出口下降了6.4%,孟加拉服装出口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内销市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持续加深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文章来源: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