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服博会今天圆满落下帷幕。今年的服博会不但国际化、规模化、集群化特色更加鲜明,而且与往届服博会相比,交货的速度也更快了。服博会上,不少参展商推出“小单快反”“7天交货”等措施。提速的背后,是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果,更是传统产业向“新”而行、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
在服博会,记者注意到,众多外国客商正在目不暇接的商品中寻觅商机,采购商品。对于他们来说,交货速度尤为重要。
“我已经看到了50多家商店,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找到了一些供应商,我认为这是他们在为像我这样的跨国客户提供的简单解决方案。”孟加拉国采购商努尔·穆罕默德说道,“因为我是一名电子商务商人,对我来说交货时间非常重要。”
过去做服装,从客户出单到出样品,少则20多天,多则几个月。如今,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这种传统生产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小单快反”是一种针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法。这种快速化、个性化、定制的模式,正成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新趋势,它在帮助企业降低库存的同时,也实现高效周转。
“必须要做出更快反应,才能够更好地生存。”揭阳市普宁卡璐姿制衣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辉说,“比如说现在一个客户看中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做到1个小时报价,3个小时出样衣,首单的通常就是5至7天,返单的话就做到3天。”
汕头市新兆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仲明向记者介绍:“以前就是我们做一大堆货,等着客户来买,但是这个货消费者认不认同?不知道,不清楚。现在主要是倚靠后台数据我们来分析这个产品到底是能不能卖。如果数据显示产品能卖,我们提前会做一些面料采购,会压缩它的生产周期。”
实现“快速响应”和“快速发货”,离不开智慧化工厂的强大支撑,在汕头,不少纺织服装企业正通过数字化转型,主动对接市场新需求。汕头拉飞逸时装主要生产高端设计师品牌时装,订单往往小而散,而能够完成如此“繁琐”的任务,背后是柔性生产的“智慧大脑”作为支撑。目前,拉飞逸的服装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已进入3.0时代,系统可以基于订单货期等数据形成最科学的生产安排,达到在单位时间内的效能最大化,生产周期比原来压缩一半。
汕头拉飞逸时装恤衫工厂经理宋贵华向记者介绍:“上千个订单,哪些订单先要做,哪些订单先会易配到物料,都会由系统计算好,我们的生产人员只需要按照系统排产订单生产,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流转效率。传统的话平均是10天左右,我们现在用了这个系统,整个生产周期在5天左右,提升一倍。”
世泰服饰拥有广东首家5G内衣智能化工厂,在这里,就连衣架也“内有乾坤”。衣架里的芯片记录每一件衣物的型号、尺寸、颜色等信息。而串联起整个生产线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协助工人准确、高效完成从裁片到成衣的整个制作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所有衣服不落地,他们也不用再费很多时间去找货,不用去点数。”广东世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维健说道,“新的软件,新的设备,新的技术,不断提升管理经验和管理效率,像我们这个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之后,它整体产效提升了30%左右。”
记者手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小单快反”就像企业生产和供应链上的“特种兵”,精准、高效。纺织服装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无疑是“特种兵”在市场上屡建奇功的强大后盾。随着汕头纺织企业、产业园区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有越来越多的“特种兵”产生并发挥重要作用,协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迸发出蓬勃的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
文章来源:汕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