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大视野消息 2023年,谁是Google上获得搜索次数最多的时装品牌?SHEIN——一家在中国成立的时装零售商,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快时尚巨头。PYMNTS数据显示,2023财年SHEIN的营收达到230亿美元。相比之下Gap营收为149亿美元,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2023财年的营收则为170亿美元。2022年,SHEIN的APP下载量已经超越亚马逊,成为美国下载次数最多的手机应用。
对SHEIN来说,“快”对时装行业的加持无可比拟--在过去12 个月的时间里,H&M、Gap和Zara等竞争对手推出新商品的类别在1.2万至3.5万件之间,而SHEIN推出了惊人的130万件。
在营销层面,SHEIN通过提供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的产品和快速潮流的塑造,吸引了全球年轻人群,实现了自身品牌的差异化。在出海和供应链建设层面,SHEIN又如何从早期的B2C电商迅速转型成为一家数字驱动的、令上下游高效协同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颠覆传统时装行业,创新柔性供应链模式,真正实现“小单快反”
通常来讲,时装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可以达到70%,但其中的大多数却仍在亏损,原因就在于库存的管理能力--如果生产得太多,企业需要大幅打折甚至销毁以减少库存;如果生产得太少,爆款产品就可能缺货影响利润;但当企业对爆款进行大量补货时,季节可能已经改变。
良好的库存管理取决于四个部分:产品种类、生产量、生产速度和补货速度。SHEIN 是如何对这四部分进行管理的?
在服装品种上,SHEIN不依赖自己的设计师,而是向供应商集团提供畅销款式的数据,包括FOB(包工包料)供应商和原创品牌供应商。2021年1月,该公司推出了SHEIN X 孵化器计划,允许来自20多个国家的创意人员和艺术家设计服装,而SHEIN只负责生产和销售。设计师将从销售利润中获得10%的佣金并签订长期合同。此举令SHEIN拥有了2-3万个原创设计师,将传统时装行业较大的设计成本转变为一项按销售额付费的服务。
进入生产环节,SHEIN通过创新数字化与柔性供应链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线上平台和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的敏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单快反”。在收到设计图之后,SHEIN会将其发给内部采购员进行检查。如果通过筛选,供应商可以生产样品进行进一步确认,如果反馈良好,他们将会收到更多订单。
通过这种模式,SHEIN成功把测款数量压到了100件左右。对于供应商而言,如果SKU表现良好,就可以从后续订单中实现盈利,弥补前期试款时的少量损失。
凭借强大的数字化和供应链网络,SHEIN SKU从绘图板到装运集装箱的生产周期只需要10天。相比之下,Zara需要三周多--这一周期曾被认为是时装行业生产速度的黄金标准。
在补货方面,SHEIN应用15到20天的安全库存,而大多数时装同行则达到九十多天。SHEIN以低产量检测货物,因此相应的货物可能在一天内卖完。SHEIN的供应链能在5天内运输大量货物,库存短缺问题并不大。在下一次生产经营中,供应商可以得到相应的数据支持,并生产足够多的产品来确保供应。
与传统服装零售商不同,SHEIN直接与制造商合作,省去了中间商环节。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供应链的灵活性。除了在一些主要城市经营的快闪店以以外,SHEIN不在任何国家经营实体店,节省租金和其他相关运营成本用于线上扩张。
科技赋能上游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产品生产过程中,SHEIN自研了一套数字化系统工具,并免费提供给合作供应商使用。每个款式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环节的要求与标准会通过线上的数字化工具实时同步到各供应商端。供应商可以通过线上数字化的管理工具进行生产排单、生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共享数据,SHEIN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由于面料约占服装成本的65%,SHEIN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所有供应商(无论规模大小)优化纺织品采购。根据市场预测,SHEIN会在前期对面料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其数字化,供应商可以根据数据面板轻松地下订单。最后通过数字化分析确定哪家工厂最适合订单供应,从而减少冗余和等待时间。
在接入SHEIN网络之前,很多供应商商并不具备系统与智能化能力。与SHEIN合作后,他们则完全变成了全链条数字化的数字化工厂。基于按需供应,供应商可以将库存率降低至个位数,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10。
除此之外,SHEIN还会派专人从经营管理、企划开发、生产排单、质量管理等全方位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培训。一位入驻SHEIN的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经常参与SHEIN组织的培训,解读潮流趋势并学习生产质量的管理流程,工厂产值从一年前的2000万攀升至亿级。在按需供应的驱动下,工厂被从头到脚重新培养,SHEIN告诉企业该如何去扩张与完善业务。
为了考核供应商的能力水平,SHEIN还搭建了专属的供应商评分体系,分级从B到S。对于产能升级迅速且产品质量高的工厂,SHEIN为工厂扩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从早期的建厂选址规划到生产流程等全程进行赋能。在可行的情况下引入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一致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SHEIN已累计帮助超130家合作供应商工厂43万平方米的厂房实现了升级改造。
搭建敏捷供应链,助力珠三角产业出海
供应链与出海方面,SHEIN的战略定位是从南京出发,一直延伸到华南的广东,覆盖珠三角服装制造区的中心地带,囊括约25,000家服装企业。该地区广泛的经济转型和政策驱动的经济重构为像SHEIN这样依赖快速生产周期和创新的公司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虽然珠三角面积不大,但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40%。它紧邻国际一流的港口和机场,如盐田港、香港和广州,这使得SHEIN能够快速将商品从生产线运送到全球市场。为了扩展航空物流能力,该集团与中国南航在航空物流和跨境特殊运输产品方面达成合作。
SHEIN还与多国物流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端到端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在新加坡,SHEIN与新加坡邮政有限公司(SingPost)合作,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包括从海关清关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此外,SHEIN也大力投资于配送基础设施,在全球设立了多个分销中心。例如,在美国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亚开设分销中心,在多伦多和波兰开设仓库。
随着企业向全球扩张,SHEIN也在考虑在印度和巴西等地进行本地生产,以减少对国内供货的依赖,并改善交货时效。在印度,SHEIN正在与信实工业公司合作,探索本地生产可能性。利用网红营销、数字广告和频繁的促销,SHEIN的获客能力和用户数量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使供应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提升响应速度。
结语
近年来,SHEIN正在从自营品牌向“自营品牌+平台模式”双引擎发展转型,将其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向其他品牌开放,将产业数字化的“SHEIN模式”从服装产业复制到更多产业,为善于做产品以及品牌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出海“菜单式“选择,目前已覆盖家居、服饰配件等细分行业。该平台化模式已经在巴西、美国、墨西哥上线,并进一步向欧洲等全球市场持续拓展
2023年,SHEIN开展了全国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帮助更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实现按需供应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专注于数据驱动决策、供应链灵活性以及与生产流程的深度数字化整合,“SHEIN模式”进一步验证了数字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转型的价值。从简单的B2C电商转型为融合消费和产业互联网的平台,SHEIN开创了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对消费者需求响应的成功案例,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数字化和出海模式的借鉴。
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