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西平县的河南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咔哒咔哒”的缝纫机声响,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全力冲刺第二季度“开门红”。
一卷布经过无人验布机检验,自动裁床裁剪,变成一张张裁片,洗标机、绳头打结机、橡皮机完成辅料准备,一件衣服所需的材料即可进入智能仓储等待下料车间的召唤……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400台缝纫机同时开工,工人无需离开工位,看不到搬运制衣布料和成品货物的工人,通过智能吊挂流水送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然后一道一道地做下去,做成成衣,一直到包装、整烫和成品出库。
尽管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生产节约了一部分工人,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先友表示,公司年产各类服装1200万件,产值5亿元,公司还在不断发展、扩大,同时也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
孟小艳是3个孩子的母亲,家是西平县五沟营镇的,在中哲服饰有限公司上班,她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我们村里的姐妹都在这里上班,这不,我春节前刚买了车。”柏城镇韩桥居委会的居民王少鹏和张静夫妻都在中哲服饰有限公司务工。“父母年纪大了,我以前在外地打工,去年中哲服饰有限公司进驻西平后就回来了,在家门口打工不耽误挣钱,又能侍奉老人。”张少鹏说,爱人张静是内蒙古人,他们是在外地打工时认识的,心灵手巧的张静很快学会了缝纫技术,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呢。
“我们在这里吃住都是免费,中哲服饰有限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夫妻套房,每天都能洗到热水澡,基本上不用花什么钱,我们一个月就能存个1万元左右。”张少鹏对在中哲服饰有限公司务工感到非常满意和自豪。
2023年,西平县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实际困难150多件,招工1000多人,帮助100多名产业工人子女就近入学,并评选28名一线产业工人为最美产业工人,由县领导亲自将荣誉牌匾送到工人家中,极大提升了产业工人的归属感、荣誉感。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服装产业拉动经济,促进万人就业,进一步提升了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西平经验、西平速度、西平模式”的发展特色。
据了解,西平县大力开展缝盘下乡促就业活动,提升县内毛衫加工企业缝盘加工配比效率,促进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全县目前设立缝盘车间24个,缝盘车间稳定就业人员149人,真正做到工厂建在家门口、顾家增收两不误。
记者:许静
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