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国家数据局会同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相关部门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第一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引领,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汇集海内外众多的采购商和供应商,以批发方式促进大规模商品流通交换,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发展。但由于交易双方企业主体普遍较小、数据流通共享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企业出口结算账期长、货款回收难,金融机构授信难、放款难,监管部门缺乏管理手段。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融合小商品城企业的数据,推出企业信用、外贸预警等数据产品服务,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交易风险,拓宽了融资渠道,助力中国小商品扬帆出海。
一是整合多源数据,让数据“供得出”。通过授权运营方式获取登记、许可、处罚、荣誉等公共数据,融合商品、交易、物流、评价等企业数据,以及全市电商企业、电商示范基地、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的采购商信息、贸易纠纷、履约评价等数据,为小商品数字贸易便利化提供数据基础。
二是构建数据流通通道,让数据“流得动”。构建商贸领域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贯穿展示交易、贸易履约、仓储物流、资金结算和信贷融资等方面,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沉淀贸易数据,让贸易全过程可追溯、可还原。
三是创新数据应用场景,让数据“用得好”。打造商贸供应链金融产品,基于真实贸易数据为核心的轻资产授信服务,开发货款宝应用,商户送货至指定仓库即可收到50%的货款,有效缓解中小微主体回款难等问题,降低账户被冻结的风险;全面构建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覆盖义乌市场25万家商户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开发信用报告产品,为市场商户、采购商、银行机构提供企业信用风险查询服务。

图 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驾驶舱
2023年,义乌出口总值达5005.7亿元,使用小商品数字自贸平台提供的报关、物流或结汇等数字化产品服务的占比达77.6%。全年基于企业征信体系累计授信总额90.57亿元,放款额35.58亿元,解决3.3万余户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883.7亿元,同比增长19.0%;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66.0亿元,同比增长93.0%。义乌市场电商主体突破60万户,日均诞生超500个电商“老板”,领跑全国。
大宗商品贸易是全球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平衡和金融市场稳定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国,存在大宗商品国内市场结算标准价格缺失、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融合多方数据资源,打造了系列商品价格指数等产业数据产品,有效提升大宗商品流通效率,提高大宗商品国际定价影响力。
一是多渠道采集融汇产业链数据。上海钢联通过人工采集与系统自动化采集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大宗商品的生产、供应及销售、价格等数据,并融合外部企业提供的遥感卫星数据,采用图像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建模分析预测等技术,形成了一套覆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材料、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农产品等8大领域100多个产业链的产业数据库。

图1 数据质量管控和监督的“八步流程工作法
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强化数据产品开发和服务。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金融衍生品市场机构、政府等主体需求,开发了商品价格指数等系列数据产品,累计形成了900多个大宗商品10万多条日度价格数据,以及影响价格波动的多维度数据共计近10TB。2015年,上海钢联的铁矿石价格指数被世界四大矿山之一的必和必拓纳入结算体系,截至2022年,全球30%左右的铁矿石贸易采用该指数作为结算依据。上海钢联以数据终端服务(PC端和移动端)、数据互换、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方式,服务30多万个付费用户,以及300多万个免费用户,为国内外现货和衍生品市场提供结算基准和定价参考。2023年,上海钢联产业数据服务业务实现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5.99%,三年复合增长率18.90%。

图2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图3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应用

图4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应用场景与使用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