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纺织业观察:节选梳理黄奇帆产业互联网观点,产业互联网是什么?有哪些机遇?

发布时间:2024-06-12  阅读数:25535

纺织业观察:节选梳理黄奇帆产业互联网观点,产业互联网是什么?有哪些机遇?


图片

整理:大视野编辑团队

来源 |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1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市场规模和作用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所谓产业互联网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
 
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
 
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原文来源:《黄奇帆: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来源媒体:瞭望智库(ID:zhczyj)

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五全”基因及其颠覆性作用


所谓数字化平台(编者按: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是数字化平台的一种形式),是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组成的“数字综合体”。


如果将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没有网络,五脏六腑与和脊梁就无法相互协同;没有云计算,五脏六腑无法挂架;而没有大数据,云计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髅。有了神经系统、脊梁、五脏六腑、皮肤和器官之后,加上相当于灵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基础的“大智移云”平台就已经成型了。而区块链技术,就像更先进的“基因改造技术”,从基础层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颠覆性改造,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


为什么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会有如此强大的颠覆性?研究表明,“大智移云”基础平台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的信息


所谓“全空域”是指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从天到地,从地上到水下,从国内到国际可以泛在的连成一体;

所谓“全流程”是指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每一个点,每天24小时不停地信息积累;

所谓“全场景”是指跨越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

所谓“全解析”是指通过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全新行为和全新价值;

所谓“全价值”是指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并整合与创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价值链。


现代信息化的产业链是通过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通信跟全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正是这种“五全”特征的基因,当它跟产业链结合时形成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种信息,成为十分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可以说,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链与数字化“五全”基因结合,就会立即形成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从而对传统产业构成颠覆性的冲击。


总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下的现代互联网体系,具有颠覆性作用。现在的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5G背景下还会进一步形成万物万联体系,其终端连接数比现在人类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的连接数将超过上百倍、上千倍。人类的互联网产业也因此将从To C型的消费类互联网发展为To B型的产业类互联网。


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种颠覆性功能将更为突出。我们常常说的颠覆性产业,主要就是指具有以上“五全”基因的网络数据平台产业,“五全”基因与工业制造相结合时,就形成工业制造  4.0;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就形成智能物流体系;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就形成智慧城市;与金融结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来源:《黄奇帆:数字化经济的底层逻辑》;刊登媒体《混沌大学》微信公众号


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数字化,要实现“万物发声”,目的是让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通过数字技术表述出来,发出“声音”、留下痕迹,为构建产业数字空间提供源头数据。

第二个步骤是网络化,要实现“万物万联”,通过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把所有能够“发声”的单元连接在一起,高带宽、低延时地实现大范围的数据交互共享。

第三个步骤是智能化,要实现“人机对话”,也就是要在“万物万联”的基础上,让物与人可以交流,通过与人的智慧的融合,实现局部的智能反应与调控。

第四个步骤是智慧化,要实现“智慧网联”,就是借助“万物互联”“人机对话”,使整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在人的智慧的驱动下,实现优化运行。


这四个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如果没有第一步,实现不了“万物发声”的基础场景,那么即使有5G这样的能实现万物万联的移动互联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这几步又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的。总之,推进产业互联网建设,要循序渐进、适度超前,但也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来源:黄奇帆《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


未来国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次的产业互联网。大型企业在串联自身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互联网的同时,还需要形成面向千百万中小企业的行业性产业互联网,以此整合行业市场信息。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则为全国产业互联网提供大数据中心、通用模型、行业模型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来源:黄奇帆《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产业互联网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刊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


2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三个根本性不同


第一,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一刀切”。一个模式成功之后可以复制推广,而产业互联网则是“小锅菜”,比如医疗产业互联网、化工行业互联网、汽车行业互联网,每个互联网发声的体系、概念都不相同,需要特质的元件和行为来炮制;

第二,消费互联网是先烧钱,扩大规模把竞争对手灭掉。取得垄断地位之后靠广告费、门槛费来盈利和发展,而产业互联网每一步都会赚钱,并不是靠垄断赚钱;

第三,阶段内人口数量是一定的,因此消费互联网在经过起初每年十倍的发展之后,近几年已经进入了天花板。而产业互联网刚进入蓝色海洋,前景非常良好。(原文来源:《黄奇帆:中国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成为引领者?》;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消费互联网有哪三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过去十余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了阿里、腾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但消费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戏。不管什么行业领域、面对什么竞争对手,消费互联网竞争到最后往往是赢家独吞整个市场。因此,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不计成本融资烧钱扩展业务,意图打败对方。在形成垄断优势后,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服务费。这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创造上贡献有限,因为过度关注流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的泛滥,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二,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网络市场形成初期所主导的自由理念,使得网络上失信的违约成本极低,于是会出现很多企业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各种产品来获取流量,罔顾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打擦边球的图片、噱头标题吸引用户点击观看视频、新闻。这种利用人性弱点诱使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正当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环境下进行,这些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

第三、企业数据采集没有底线。消费互联网时代缺乏数据治理规范,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数据,但这个过程中,有些平台采集的数据、要求的授权和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对等。明明很简单的服务,仅需要几个数据,却要求用户提供几十个数据;明明只需要一项权限,却让用户把权限全部打开,从而超范围收集个人数据。比如,有的公司获取了消费者手机麦克使用权限,通过窃听客户交谈内容而获取用户习惯,看似聪明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随着互联网产业不断成熟、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上述行为在未来将会很难行得通,消费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克服上述的三个问题,大家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共同创造互联网经济的新规则,探索能够增加社会总体价值的互联网经济新路径。未来的互联网企业要尽量避免零和游戏,要从产业链、价值链入手,提升企业市场与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互联网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更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尽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点的行为;在数据获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关于数据资产的法律法规,合理、公开、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数据。(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3

新基建背景下:产业互联网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新基建有利于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

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这些人类未来文明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可以对内循环产生巨大的赋能作用。


一是新基建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形成万亿级自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如5G网络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本身将带来天量投资。其中,5G基站将会有500-600万座,每座50万元,投资规模将达到几万亿。再如,各地正在兴建的数据处理中心,中国今后五年将会增加1000万台服务器。这1000万台服务器连带机房、电力等设施建设至少将带动投资1万亿。再如物联网,预计未来5年将至少有30-50亿终端联网,形成万物互联,将带来投资规模也会达2-3万亿。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将是万亿级的。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这些新基建投资产出以及建成后为社会带来服务产出将超10万亿元。

二是新基建有利于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所谓产业互联网,即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数据,2018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1%,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8年的79.5%,占GDP 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7.6%,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86.4%。这还只是开始,随着产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对经济的拉动、裂变效应将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达90万亿,如果因产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提升10%的效率,就会产出9万亿的增加值,经过资本市场催化后形成百万亿级的市值。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互联网数字经济中的独角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来源:《黄奇帆: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来源媒体:《瞭望》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