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常明产业平台洞察
本文作者:黄似琪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不断演进,网联、物联、数联、智联迭代发展,全球正在加速进入“万物互联、泛在智能”的数字新时代。随着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各地区纷纷出台产业数字化发展政策,如何有效推进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重要发展命题。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具体来说,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使得产业产出增加、效率提升、价值升级,应用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不同产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迭代调整的长期发展过程,各地区需系统性思考,从关键点着手,稳步推进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从总体定位上,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同时兼顾企业层及区域产业层面。从企业角度,思考数字化在对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生产运营成本降低方面如何实施落地;从区域产业角度,思考数字化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效能提升中如何推进、发挥作用。从推进思路上,在产业数字化推进过程中,需以数据为要素,以价值为中心,结合共建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一体化,按照因时、因地、因业、因企原则制定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实现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从体系构成上,区域产业数字化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三个部分;其中基础层包括信息、数字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工具以及数据整合管理体系,促进原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基础存算,实现多源异构海量数据高效实时融汇;中间层包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以及基于企业标准化数据及区域产业数据,搭建的区域产业智能平台,以解决产业共性痛点难点,提供研发、供应链等共性服务。应用层指依托产业数字化资源及智能产业平台,面向经济活动中各类主体需求,产生的各类数字赋能应用,促进经济领域重大改革,推动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服务模式变革、促进产业效能提升、价值升级。
三、关键点着手—实施区域产业数字化,需把握三个要点
在对区域产业数字化体系进行整体思考的基础上,需要从数据要素驱动、产业平台搭建、品牌价值赋能三个关键点着手,促进区域产业数字化加速实施。推进产业数字化,数据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生产要素作用。鼓励企业沉淀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要素,促进数据资产规划、治理、运营,激发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催生,推动企业生产效率升级、企业价值提升。案例简介: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18号工厂项目,利用数字孪生、柔性自动化生产、规模化的IIoT与人工智能技术,定制数字化柔性设备制造系统,最终实现了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的目标。体系架构:18号工厂通过打通从产品设计→工艺→工厂规划→生产→交付的核心流程、构建全三维环境下的数字化工厂建模平台,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在多车间协同制造环境下,达到计划与执行一体化、物流配送敏捷化、质量管控协同化目标,促进混流生产与个性化产品制造,以及人、财、物、信息的集成管理。
平台模式是数字化转型及落地的主要实现模式,区域产业平台为产业要素资源的“连接器”,通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汇集政府、工业、服务业等数据要素,构建产业数据仓、搭建区域产业智能平台,实现对产业数据的整合及统一管理,促进产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高效化利用,有效解决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案例简介:家具产业为南康区支柱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发展迅速,但长期面临“低产出、小规模、散分布、乱排放”的局面,为解决上述产业共性问题,南康区政府从产业供、研、产、销各环节入手,结合数字化技术,搭建“一网五中心”公共产业智能平台,提供优质产业公共服务,从而降低产业交易成本,推动整个家具产业集群结构效率提升。“一网五中心”介绍:2020年,南康区以数字化赋能家居产业转型升级,在家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九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口岸、园区、烘干、喷涂、检测、研发、展销、物流、融资九大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家居产业的“一网五中心”(包括家居产业智联网、国际木材集散中心、创新设计中心、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共享喷涂中心、销售物流中心),实现由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网络化柔性生产”模式转变,由单个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变。其中,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厂房面积达2万㎡,年产量达6万方,通过使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实现共享备料智能化,企业资金占用减少50%,场地占用减少20%,备料成本降低15%,亩均产值提升4倍。
消费者“流量”为企业发展及产业崛起的关键,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科技”应用,更要通过不断迭代的数字科技,搭建“线下+线上”多元化营销体系,推动品牌价值线上线下转移融合,将长期积累的行业影响力、品牌认知度及忠诚度移植渗透到线上,促进传统产业品牌价值释放新能量。案例简介:陶溪川坐落于景德镇东城片区中心,是景德镇近现代陶瓷工业化生产的最重要代表,长期以来,景德镇陶瓷面临“产品火,但品牌不火”的局面,基于此问题,市属国资平台陶文旅集团通过整合本地陶瓷产业资源,搭建多元化营销体系、促进品牌宣传,顺利打造“陶溪川IP”。多元化营销,促进品牌影响力升级:一是周末集市,集市每周五、周六在街区广场及主干道开市,占地9000平米,吸引数千名景漂创业青年、陶瓷爱好者前来,打造成为线下陶瓷市场的主要阵地。二是线上陶溪川,通过定期筛选创业青年入驻线上商城,以淘宝、京东、微信等为主要渠道,充分运用陶溪川直播基地,打造线上“O2O”平台,促进统一装修、统一管理,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充分融合。此外,陶溪川还依托各大媒体平台,大力推广传播原创优质陶瓷作品,促进“陶溪川”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目前,陶溪川的全媒体平台已然超过1亿点击量。凭借口碑传播,海内外各院校师生以及艺术家等纷纷到陶溪川参观交流,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