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智改数转网联:共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助推纺织产业向“新”攀“高”

发布时间:2024-06-28  阅读数:42088

智改数转网联:共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助推纺织产业向“新”攀“高”

“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工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

纺织业是我国消费品三大支柱行业之一,我国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50%以上,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是世界第一纺织制造、出口和消费大国。江苏纺织产业规模总量、产业链完备度、龙头企业数量全国领先,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入选了全国纺织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尽管体量大,但纺织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处于制造业中低端位置。数字化管理水平低、能耗过高、品牌附加值低等行业痛点问题一直阻碍我国纺织产业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当前,数字化和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已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绿色可持续不断发展,智能化应用不断深入,“三大行动”正赋能纺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发展,向“新”攀“高”。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助力中国“织”造迈向“智”造
纺织服装业在销售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已相对成熟,但生产端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助新技术、新应用、智能设备来提升全产业链生产效能,逐步搭建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生态。为了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202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印发《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打造新型数字化产业体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正深度融入纺织产业各个领域,催生自动化生产、在线监测、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在纺织品生产制造环节,通过赋予每一个实体物品(机器设备、零部件、产品等)和虚拟资产(模型、算法、数据等)唯一“身份证”,实现覆盖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数据贯通和信息交互,提升工厂管理决策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
以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例,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对纺织设备进行数智化管理,提升分散型纺织设备的整体协同利用水平。通过给喷水织机赋予唯一标识码,可以实时查询和监管设备运行状态,查找能耗的“跑冒滴漏”点,并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综合能耗管控,进而合理优化生产工序与设备分配情况,大幅提升纺织设备产能集散利用能力与设备利用率,促进纺织产能实现合理高效配置。
一品一码防伪溯源,聚力锻造纺织品牌“含金量”
家纺、服装等纺织产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产品仿冒、造假、质量不合格、安全不过关等问题屡被曝光,严重影响纺织品牌美誉度和消费体验。随着消费者对纺织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路径对纺织品原辅料与生产过程进行追溯,为提高纺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突破。
2024年1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加快推进轻工、食品、纺织、消费电子和锂电池等消费品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深度融合,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服务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消费升级。
以标识关联贯通纺织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为构建纺织产品的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对纺织产品赋予唯一可信的标识“身份证”,兼具消费者溯源功能和渠道防窜货功能,既保证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让消费者方便快捷地扫码了解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地、生产批次、质量报告等信息,实现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追溯,优化消费服务体验。
图片
江苏通纺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家纺产品“一品一码”

顺应全球数绿协同发展,着力提升纺织产品“含绿量”

纺织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环境敏感型产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纺纱、织造、印染、成衣等环节都面临高能耗、高水耗和高排废等问题。
为促进纺织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2023年8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其中明确指出“建成比较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打造集碳足迹核算、信息披露、认证、碳标签等服务为一体的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服务平台”。2024年4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规定被管控的产品必须遵守生态设计要求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流通或投入使用。在欧盟的第一个工作计划周期(2024-2027年)内,纺织品(特别是服装和鞋类)、家具等或将作为首批管控产品,并要求进入欧盟的纺织品必须提供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s Passport, DPP),披露充分的可持续信息供消费者参考选择,如成分、材料、碳足迹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双碳目标,打造中国“织”造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产品数字护照实施的重点技术主要包括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以满足护照“唯一识别、高效汇聚”和“可信存证、安全交互”两大核心需求。标识解析技术通过唯一的标识符,实现对产品各类绿色可持续数据的采集、聚合、展示和流通,从而生成并发行唯一识别的产品数字护照。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上链存证、链上核验和跨链互认,保障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可信机制,为产品的跨国别、跨领域、跨企业、跨系统的信息协同与数据整合提供实现路径。
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星火·链网”区块链融合性基础设施,可构建纺织产品的可信追溯体系,实现从原辅料→纺织织造→成品织造的全程碳足迹记录,提升绿色纺织品逆向回收和再利用的追溯能力,为纺织行业产品数字护照的推进实施奠定基础。结合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进一步打造自主可控、面向全球的行业数据空间,为出口纺织品提供具有公信力的公共认证服务,赋能跨境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流通。
全面提升纺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形成纺织集群/园区示范效应
集群化发展是我国纺织产业的突出特征之一,在有效配置生产要素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各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地区支持企业结合自身产业特色,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集聚区,共有15家纺织产业集群(园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5家园区入选工信部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
纺织产业集群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智改数转水平,但仍面临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产业大而不强、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成效不足、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发展问题。2024年5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动政策、设施、技术、标准、应用、企业、服务“七”进园区,并组织中国信通院等相关单位开展园区评价与发展成效评估工作,推动园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新型工业化对园区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园区已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载体。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进程,进一步放大“网联”效应,将助力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推动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以下四点实施路径可供参考:
一、引导纺织园区企业普遍接入标识解析体系,积极推动企业上链、用链、建链,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贯通。支持纺织园区企业建标识、用标识,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产业链贯通。服务产业集群内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通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及服务等环节,实现全场景数据共享和追溯。鼓励纺织园区通过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分布平等、共享共管的数据流通、协同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优化和整合各类数字应用,推动产业赋能、应用集聚与生态建设。
二、推动产品数字护照认证评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数字化载体。依托标识解析网络提供产品数字护照的标识分配和数据查询能力,以及“星火·链网”基础设施提供产品数字护照的身份存证和跨境认证能力,推动国际国内产品数字护照认证评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纺织品行业提供全国性产品数字护照注册服务以及纺织产品质量数据跨境互通服务,构建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数字空间。
三、联合头部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推进纺织行业数据空间建设先行先试。依托纺织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开展行业实践和数据应用方面融合探索,推动具有数字化转型需求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建设原点,逐步构建上下游贯通、跨行业互联、规范化发展的纺织行业整体数据空间,建设数据接入点,实现分布式、低成本、标准化的广泛数据接入,促进数据要素有序、高效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整个纺织产业链降本增效。

四、以网络化作为桥梁和纽带,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为抓手,聚焦纺织集群(园区)特色,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个维度开展园区评价与发展成效评估,推选成效突出的纺织园区进入优秀工业园区库并遴选上榜,鼓励各地集聚优势资源对入库上榜园区进行重点培育,形成示范效应。

以上文章来源于星火苏报 ,作者星火苏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