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制造无低端。村委构建“巧媳妇共富工坊”,车间建在村里,村民进入工坊,能人挑头领办,做好生产单元的组织工作,技师担起责任,把好技术、效率、品质的管控工作,就能让老百姓实现500米半径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村集体有了钱,许多问题都能够就地解决,很多矛盾都可以就地消化,很多公共设施都能够自主建设,村里面的人居环境得以不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以大大提升,老百姓对基层组织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就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位于淅川县金河镇金河社区的潘霞服装加工厂里,80多名工人分布在三个车间里,正在熟练地操作裁切机、缝纫机、烫花机,紧张忙碌地裁剪、缝线、包边、烫花,机器滴滴答答的声音响个不停,清脆的落针声此起彼伏,伴随着这悠扬动听的旋律,一件件制作精良的衣服在工人们的巧手中陆续生产出来。
“我们这个工厂2023年初落户于金河社区,这里地方宽敞、交通便利,社区对我们很支持,帮助发布招聘信息、清理车间卫生、宣传消防安全等,这也是我们老板最终扎根金河的原因。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非洲国家,主要生产各类上衣、裤子,也会制作一些安全防护用品,工作难度不大,容易上手,非常适合社区的妇女工作。目前长期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有50多名。”该工厂负责人潘霞介绍道。
自工厂成立以来,该社区和附近的一些未就业的居民就陆续选择进厂务工,社区王岭组的王绍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已经在这个服装厂工作了半年,这个“社区里的工厂”让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刚来这里工作就是因为它离家近,下班了就可以回去照顾老人、孩子,每个月工资也有2000元左右,身边干活熟练的工友多的时候能拿到3000元以上,我已经很满意了,主要是方便照顾家庭,没有后顾之忧。”王绍先对现在的这份工作很满意。
红红火火的金河镇金河社区潘霞服装加工厂只是淅川县大力发展家门口的“小微企业”助力群众就近创业就业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在淅川县,金河镇的华耀电子、文磊箱包,荆紫关镇的雨中晴伞业,上集镇的电子配件、雨伞加工等一批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