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活在农村,工厂就在家对门,从此不靠天吃饭,不再土里刨金银,儿女敬我是榜样,公婆给我打满分。都夸俺是巧媳妇,劳动致富最开心,乡村振兴政策好,幸福不忘党的恩!
4月12日,沈丘县周营镇马营村一处“巧媳妇工程"——欣园服饰加工示范点,在面积不大的服饰加工车间里,30余名女工在各自的流水线上忙碌着,车间内剪裁、缝纫、品检、包装,工人们分工明确,不一会儿即可完成一件精美的订单服装。
欣园服饰加工示范点的负责人欧阳增伟介绍,去年在县妇联和周营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欣园服饰加工示范点,吸纳周边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工人们的月工资在2800-3000元之间,最高可拿到4000元。
车间建在村门前,上班就在家门口,不能外出的留守妇女,收拾好家务,来到“巧媳妇工程”就业创业基地务工,转身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着缝纫的赵华感慨地说:“‘巧媳妇’来料加工点真是好,它让我们实现了看家、务农、打工挣钱三不误。多亏了这个服饰加工车间,让俺有了稳定收入。”
据了解,前年,该县妇联在付井镇王营村打造创办“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佳依服饰就业车间,该车间面积2400余平方米,安排附近就业村民200余人。
“村上的贫困户周彩丽,因丈夫在外打工,自己便留守在家照料小孩,家境贫寒。自从她在村里 ‘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上班后,周彩丽每天早早把家务事打点好,又赶到离家不远处的佳依服饰就业车间上班,每月可得2600元的工资。去年,加上丈夫在外的劳务收入,周彩丽家提前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该镇妇联负责人介绍说。
设立在王营村的“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佳依服饰,车间设有职工食堂,饭菜十分可口,中午职工可以免费享用午餐。
“县妇联创办打造的‘巧媳妇工程’平台具有吸纳妇女人数多,就近就地就业,收入持续稳定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下地种田、上班挣钱、照顾家庭的三方矛盾,并成为‘巧媳妇’们长期就业增收的最佳方式,更使就业的贫困妇女幸福感得到提升,助力了脱贫攻坚。”该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丽丽如是说。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像王营村这样的“巧媳妇工程”基地和示范点共计108个,涵盖手工制作、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加工、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带动8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