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的供应过剩问题
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在周二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班夫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开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议议程将包括讨论各国如何协调行动、解决产能过剩和非市场行为等问题,并指出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抑制来自中国的供应过剩。
一些国家指责Temu和Shein等中国在线零售平台向其市场大量投放低价值商品,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将矛头指向这些商品,并在对华加征关税时取消了“最低限度”豁免。这项豁免允许这些平台免税向美国运送小包裹廉价商品。
美欧加税 多国跟进
自去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起草、讨论直至今年通过了一些针对中国低价值商品的关税法案。
美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通过取消对中国低价值小包裹关税的“最低限度”豁免来打击这些商品。税率高达120%,后降至54%。该豁免允许这些平台将小包装的廉价商品运送到美国免税商品。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统计,2024年美国清关邮政小包达13.6亿个,涉及价值近650亿美元,约占美国总进口规模的2%。 近六成约390亿美元免税邮政小包裹来自中国。
欧盟:据《金融时报》报道,目前欧盟对150欧元以下包裹免征关税的制度持续至2028年。但欧盟自去年开始研究如何提前对进入欧盟的小包裹收取固定费用,目前计划对进入的小包裹每件收2欧元的手续费。部分所得收入将用于支付额外海关检查的费用,其余则将用于欧盟预算。处理费主要对价值 150 欧元(约 1218 元人民币)以下的包裹征收。这意味着,价值低于 150 欧元的包裹不再免征关税。去年,共有 46 亿件此类包裹进入欧盟,其中 90% 以上来自中国。
法国:法国已经在推动对此类包裹征收费用。4月29日法广报道称,法国官方宣布,拟自2026年起,对所有进入欧洲的小额免税包裹征收固定“管理费”,对象包括中国电商平台Shein、Temu及阿里巴巴等。这项措施将在6月提交欧盟理事会审议,作为欧盟2028年全面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前的过渡安排。法国公共账户部长德蒙查兰称,2024年流入法国的低价进口包裹超过8亿件,“其中91%来自中国”。她警告,这些商品大多不符合安全标准,部分还涉嫌假冒,对消费者、品牌方和国家财政构成三重风险。
英国:4月24日《FT中文网》报道称,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当天周三宣布,将审查低价值商品(免税)进口计划,该计划允许价值不超过135英镑的商品进入英国时免征关税。在此之前,包括Next、Currys和J Sainsbury在内的英国零售商都就中国廉价商品构成的风险发出了警告。里夫斯称,5月起将征求利益相关者意见,研究政策调整对消费者及企业的影响。此举获英国本土零售商支持,认为现行政策使Temu、SHEIN等平台以低价抢占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通过该政策进口的低价值中国商品货值达165亿美元。若政策落地,中国直邮小包商品成本或上涨10%~15%。
日本:5月20日,日本《thejapantimes》报道称,日本拟效仿美国,考虑修改针对价值低于1万日元小包裹的免税制度,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电商平台Shein与Temu。过去五年,运往日本的小包裹数量激增了约五倍。日本政府税务专家小组上周讨论了目前针对运往日本的小包裹免税政策的相关问题。他们探讨了公平竞争问题,以及该渠道是否可能成为非法毒品和假冒商品流入日本的渠道。如果免税政策修改,从Shein和Temu购买的包含商品的小包裹运往日本,可能需要缴纳销售税,该税率通常为10%。目前,价值低于10,000日元(69美元)的包裹基本可以免税。
加拿大:由于特朗普取消了对中国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豁免,导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发生动荡,为解决这一问题,加拿大正在考虑对来自中国的小包裹征税。
纺织服装产业链或再遭重创
G7国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发达国家,中国小额包裹出口中,至少超过70%被发送至这些国家。而这些跨境包裹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纺织品和服装商品。
以往,对中国纺织品征税只针对大额商品,小额包裹通常通常还未受波及。但是,这些商品虽然单价低,但是总价值并不低。2024年中国免税小包裹出口额约占中国总出口额35772亿美元的3%,约1100亿美元,其中对欧美出口约900亿美元。
现在,一旦 G7 国家达成共识对这些廉价进口商品征收新的关税,将严重打击以跨境电商为主要业务的中小纺织服装工厂:推高出口成本,挤压中小工厂利润,迫使供应链转移,更加剧国内市场压力。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值得关注。据新媒网了解,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已启动“全球多枢纽”布局,通过在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建立中转仓,巧妙规避单一市场的关税风险。
更有企业尝试“价值升级”战略,将智能穿戴、环保科技等创新元素注入传统商品,试图突破"低端制造"的刻板印象。
G7国家的集体行动或许只是序幕,真正的较量将在WTO改革、数字经济协定等更高维度的战场展开。
站在历史的分水岭回望,这场围绕中国制造的关税攻防战,或许正预示着全球经贸秩序的重大转折。
当西方国家试图用20世纪的关税武器应对21世纪的数字贸易,当“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跃迁,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或将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版图。未来三年内,围绕跨境电商的规则博弈将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制度韧性,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