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牛仔大叔”,易长海!

发布时间:2025-06-22  阅读数:12813

“牛仔大叔”,易长海!

图片


在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
有这么一位教授
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牛仔大叔”
他用二十年光阴在牛仔布上
书写了一部产学研传奇
他是中国牛仔产业从“污染大户”向“绿色时尚”转型的关键推动者
从化学博士到“牛仔学者”
他助力传统牛仔产业转型升级
在纺大实验室里孕育出
改变行业生态的创新力量

他就是知名的牛仔产业学者易长海
今天,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图片

01


多面学霸的牛仔情缘





1997年获得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时,易长海未曾想到自己的人生会与牛仔布结下不解之缘。科技处处长、纺织与服装学院教师......丰富的工作和教育经历让他在20年前发现了牛仔产业的巨大潜力。

“中国是牛仔生产大国,但相关的学术研究几乎空白。”他调研发现,我国农民种植的棉花差不多超半数用于牛仔生产,而全国高校竟无独立牛仔实验室,从棉花到成衣的全流程工艺技术(纺纱、织造、面料后整理、服装成型、服装洗水、污水处理等)缺乏系统研究,这将直接影响棉农收益与产业升级。

于是易长海四处奔走,于2012年创立武汉纺织大学牛仔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首个专注牛仔研究的实验室),2014年创建国内首个省部级牛仔科研平台——湖北省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成立全国唯一的纺织行业牛仔服装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

02


点水成金的科技魔法





传统牛仔生产过程中,车间使用的保险粉释放出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等成分的刺鼻有害气体,严重威胁车间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护工作极为艰巨。

易教授团队聚焦此痛点,历经无数次实验与方案优化,开创性地以电替代含硫化合物,研发出无硫化生产技术,终结了车间二氧化硫等刺鼻气体污染。这一创新不仅大幅削减车间有害气体残留,而且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更意味着牛仔产业在环保转型上迈出关键一步,为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铺就基石。

图片
此外,团队还研发出光动力抗菌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利用光激活光敏剂产生的活性氧物质杀菌。这项技术在医疗防护服、病号服及各类纺织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未来,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病人仅需简单翻身,所穿衣物便能自动完成杀菌,极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为医疗护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功能性,更开拓了纺织行业产品功能升级的新方向。

03


车间里的教育家





“所有学生在入校前先到工厂实习,在车间里学习,最后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回到实验室搞科研。”这种“接地气”的教育理念,让他的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国内高端企业预定,就业率达到100%。

他坚持用集体智慧培养学生,每名研究生的学术汇报都要接受团队导师组检验,毕业论文必须解决真实生产难题。研究中心形成独特的“导师团队带学生”培养模式,这种产学研深度耦合的模式,使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强,氛围良好。

图片

在育人细节中,易长海更展现出师者温度。2022年疫情期间,他感染新冠后带病每日线上询问每位学生健康状况,推动课题组形成“健康互助链”。学生感慨:“在实验室,我们不仅学技术,更学如何成为有温度的人。”他常在组会上强调:“要做社会需要的有价值的人”,并以“争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教授、真专家”自我鞭策。

学生郭菲回忆:“易老师带我们去企业实习,在车间现场授课,还常分享产业一线见闻,教会我们用科研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04


永远在路上的“牛仔大叔” 





如今,57岁的易长海依然活跃在生产研发一线,保持着每年200多天出差记录。“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中。”这是易长海实验室墙上的横幅,也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不仅道出了他对学生的要求,也饱含他对牛仔的美好梦想。他立志为国家培养100名牛仔精英人才,让牛仔产业持续焕发活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做大做强。

易长海透露,他正计划筹建“中国牛仔馆”,让参观者仅需15分钟便能完成一件牛仔的DIY创作,让大众亲身感受牛仔文化魅力,见证中国传统纺织在现代产业中的华丽蜕变。他还希望创办“中国牛仔科技文化艺术节”,将牛仔文化与科技、艺术深度融合,既能彰显我国在牛仔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能为牛仔文化的传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易长海的办公室像个微型牛仔文化馆,陈列着各类特色牛仔服,有一面墙展示了一朵棉花经过四十多项步骤最终打包成为牛仔的全流程图。他的脑海中还描绘着更宏大的蓝图:“牛仔产业离不开中国,它不仅直接养活千万人口,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牛仔科技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功能不断拓展,调温、抗菌等功能性牛仔服装逐渐兴起,环保意识也贯穿产业全链条,从原材料到生产流程都更注重绿色低碳。”

图片

2018年12月易长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化学实验室到牛仔的环保智能车间
易长海用二十年光阴
编织出一幅牛仔的锦绣画卷
在他手中,靛蓝不再只是颜色代码
而是承载科技理想与文化自信的载体
当新一代生态牛仔走向世界
它代表的不仅是水洗工艺的革新
更是一位中国学者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执着求索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
——让中国牛仔真正“蓝”出精彩



易长海个人简介







易长海,男,1968年9月生,湖北公安人,中共党员,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牛仔中心主任,中国纺织行业牛仔服装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服装协会牛仔时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牛仔布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员。主要研究方向牛仔全产业链的清洁生产与智能制造、废弃纺织品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功能面料与功能服装的开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的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多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多次被《中国纺织报》《湖北日报》《南方日报》《纺织服装周刊》以及《亚洲牛仔》等媒体专访报道。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