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中国“智纺”的七大路径——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详解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数:11963

中国“智纺”的七大路径——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详解路线图


在近日举办的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供需对接暨福州市纺织新材料产业四链融合对接活动上,东华大学副校长陈主旨报告,深入讨论了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


谈及当前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的现状,陈革介绍,纺织产业体系庞大,生产工艺繁多,纺织生产系统分为离散型、间断流程型和连续流程型三大类。其中,纺纱、针织等间断流程型和熔体纺丝等连续流程型生产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最快、最成熟。


陈革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智能制造系统。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层次来看,可分为设备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五个层次,从物理设备到业务决策;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模块来看,主要包括智能设备与产线、生产执行系统(MES)、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供应链与物流智能化、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孪生、区块链与供应链协同等模块;从系统集成与优化来看,可分为垂直集成(纵向打通从设备层到企业管理层的数据流)、水平集成(横向跨部门、跨企业的业务流程整合)、持续优化闭环(通过数据反馈调整生产参数)。


目前纺织产业智能制造面临诸多的挑战,如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较大,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压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较大的压力;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企业面临技术和人才的短缺;发展智能制造技术面临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陈革围绕“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提出七方面的发展路径。


一是加大纺织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以加强纺织装备的单机智能化和工序衔接。纺织机器人分为纺织专用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纺织类末端执行器”两类,纺织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须大力研发纺织专用的芯片、部件、传感器、检测仪器(装置)和末端执行器。


二是开展工序集成、数据联网和原料拓展,以针织内衣智能化生产系统为例,增加经编、纬编无缝内衣机的智能功能,工序向下延伸,实现内衣的自动包装、自动物流与仓储;工序向上延伸,连接数字化筒子纱或经轴纱染色等。

    

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中15个环节的40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参考指引。

    

四是开展智能制造工厂分级建设,普及推广基础级智能工厂,规模建设先进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

    

五是支持大型企业持续深化智能制造工程,针对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以智能、柔性制造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数据分析、可视化、人工智能等高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智能排产、全周期质量管控、数据高效利用等能力,深化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区域多维试点示范建设。

    

六是为中小企业制定“小步快跑、反复迭代”的模块化、菜单化定制方案。可采用“4+X”数字化改造模式(“4”是指数据打通、系统应用、大屏展示、员工培训,“X”是指个性化应用,如自动接头、智能验布、智能仓储、AGV小车等),此模式具有“入门级、易实施”“通用型、打基础”“轻量化、花钱少”“标的明、绩效好”等特点。

    

七是建设纺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共性技术的研制、鉴定和推广,减少资源重复投入。


针对福建省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陈革还提出多项建议,如创建福建省纺织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施纺织鞋服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专项计划,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结合“双碳”目标和绿色制造,将纺织鞋服产业纳入福建省整个循环经济生态体系;加强纺织服装行业的人才体系建设,提高本土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



来源:中国消费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