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在洛阳汉服研究院技术中心,样衣师正在整理一件领边镶嵌珍珠、绣有“五谷丰登”图案,且采用紫色花罗面料制作的“新中式”服装。
“我们在传统服饰中提取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创新,让传统服饰更能融入日常生活。”洛阳汉服研究院设计部主任张文琪介绍,如今,好看又实穿的“新中式”,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衣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下,“汉服热”与“洛阳热”正双向奔赴。走在洛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汉代曲裾袍、唐代齐胸衫裙、明代马面裙以及各类“新中式”改良服饰的游客市民,沉浸式体验神都魅力。
“大家把文化自信‘穿’在身上,也激励我们更好地呈现这份文化。”张文琪说,该院汇聚了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高校院所的高水平设计师,致力于服饰文化、时尚产业研究,并将扎实的“历史考据”转化为市场青睐的产品,让汉服爱好者都能穿上真正的“历史华服”。
“并非随意堆砌传统元素,我们少说也翻遍了200本书。”张文琪说,为精准捕捉历代服饰的形制、纹样与工艺,设计团队深入研读服装史典籍、古籍文献、考古报告及美学论著。
在面料选择上,选用罗、锦、桑蚕丝、香云纱等舒适材质,力求在保留汉服飘逸典雅神韵的同时,通过款式、色彩的调整提升现代生活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依托“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院旗下的原创汉服品牌“华夏秀”已设计创新服装款式超千套。
“一年能在这买上十几套,衣柜都快被‘汉服占领’了,日常穿也很有韵味。”一位顾客说。
“目前市面上的‘新中式’服装以服务30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为主,我们接下来将也将更关注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尝试使用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面料,并融入一些当下受年轻人喜爱的图案,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张文琪说,研究院也希望进一步发挥产学研融合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产业深度融合,为洛阳汉服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