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 行业
    服务商
  • 宠物服饰
    设计师
  • 宠物用品
    供应链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聚焦 | 订单分化、原料波动,毛纺行业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数:12940

聚焦 | 订单分化、原料波动,毛纺行业如何突围?



今年以来,我国毛纺行业面临订单分化、原料波动的双重挑战。但在多方努力下,以上市企业稳健经营为基石,以区域龙头活力释放为支撑,全行业通过市场开拓、设备升级等举措主动破局,展现出较强的韧性。2025年1月-7月,我国毛纺原料与制品进出口总额达87.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7.2亿美元,同比增长3.6%。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毛纺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市场开拓、设备升级等举措,在挑战中挖掘机遇,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区域龙头显活力


上半年,多家毛纺上市公司交出稳健成绩单,区域龙头企业也凭借产业链优势实现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澳股份”)作为毛精纺行业领军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分别微降0.1%和增长1.7%。分业务看,羊绒业务表现突出,收入7.9亿元,同比大增16%,产能利用率提升成为订单增长核心驱动力;传统毛精纺纱线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3.1%,主要受国内下游需求疲软影响,而海外市场需求已逐步修复,外销收入同比增长2.2%。新澳股份产能建设有序推进,越南“50000锭高档精纺生态纱纺织染整项目”一期20000锭逐步投产,银川“20000锭高品质精纺羊毛(绒)纱建设项目”完成安装调试,预计下半年投产,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image.png


区域龙头企业同样表现亮眼。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作为宁夏羊绒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上半年生产订单稳中有增,1月-6月产值同比增长14.2%,不仅自身实现满负荷运行,还带动上下游宁夏雪荣城绒业有限公司、宁夏新中绒羊绒服装有限公司稳定生产,上半年产值达7.6亿元,出口额2.2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2%和52%,持续巩固全球最大羊绒纱线生产基地地位。


内蒙古春雪羊绒公司凭借优质产品打开国际市场,上半年订单量达25万多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预计销售额可达3亿元。公司总经理张海军表示:“目前我们正推进数字化升级,通过智能染色、精准质检等环节提升产品品质,未来将继续以打造数字化企业为目标,确保产品质量持续领先,助力巴彦淖尔羊绒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多元布局破瓶颈


面对传统市场波动,毛纺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拓展产品应用场景,通过多元布局打破发展瓶颈,挖掘新的增长空间。


在国际市场,毛纺企业精准把握区域需求差异,深耕优势市场,同时探索新兴领域。洪泽宏港毛纺有限公司作为江苏鹿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精纺、半精纺、花式、粗纺等各类纱线,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地。公司总经理辛锋介绍:“今年上半年我们已实现开票销售1.7亿元,同比增长2000余万元。为应对市场竞争,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区客户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比如针对欧美市场加强高品质花式纱线研发,针对中东市场优化纱线色彩和质感,通过精准定位提升市场份额。”


image.png


在细分领域,威海迪尚华绮毛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尚华绮”)深耕台呢产品赛道,取得显著成效。6月,迪尚华绮推出了华绮悦享、华绮硬核等6个系列12款中高端产品,覆盖斯诺克、九球等不同使用场景,其中迪尚华绮硬核系列HQ777产品复购率达100%。公司企业研发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孙进华表示:“我们的台呢精选澳洲美利奴羊毛,通过精密纺纱工艺控制绒毛长度,提升耐用度和控球稳定性。”凭借优质产品,迪尚华绮目前订单满满。公司总经理孙玉贵信心满满:“随着休闲运动风潮崛起,高品质台呢需求爆发,我们有信心下半年实现突破性增长。”


在原料供应端,企业积极应对供应格局变化,构建稳定供应链。受蒙古国出口政策影响,我国未梳山羊绒进口几近停滞,无毛绒进口却呈现爆发式增长。觅瑞国际羊绒产业服务平台作为羊绒产业服务平台,顺势推进新疆乌鲁木齐中亚绒毛交易市场项目,整合新疆及中亚优质绒毛资源,通过标准化分级定价、质量检测等服务,为企业提供稳定原料供应。平台创始人陈昊天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新疆地缘优势和与中亚的资源互补性,打造集原料集散、交易、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国际枢纽,帮助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同时推动‘世界羊绒在中国,精品羊绒在新疆’战略落地,助力企业生产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精品羊绒。”



设备更新提效能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毛纺企业纷纷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破解传统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推动生产模式升级。


image.png


兰州三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三毛”)纺纱厂在设备改造上率先突破,成功完成首台IDEA-74型细纱机集落改造,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范例。传统人工落纱模式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纱线断头率高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此次引入的全自动化集落系统,将单机台细纱机单人落纱时间从30分钟降至3分钟,降幅达90%,同时显著降低纱线断头率,大幅削减人力成本。兰州三毛纺纱厂负责人表示:“首台设备改造的成功,坚定了我们深化技术创新的决心,未来将继续推进细纱机升级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化转型赛道上加速前行。”


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箭鹿”)则通过全方位智能化改造,实现效率与品质双提升。走进箭鹿集团智能化车间,全自动纺纱设备高速运转,操作工人寥寥无几,车间内立体化智能仓库实现货物自动化仓储运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伟介绍:“我们从德国引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效率比传统设备提升40%,产品疵点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目前智能化已覆盖研发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质量追溯等全环节,帮助我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巩固制服面料优势——我们的制服面料已连续20年入选公安、税务等部门采购目录。”


洪泽宏港毛纺同样重视设备更新,将技改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去年下半年,公司投入1800多万元开展设备更新技改项目,淘汰53台(套)老旧针梳机、摇脚机、倍捻机,新上148台(套)先进梳棉机、磨毛机、并条机、花捻机,使设备焕然一新。辛锋说:“纺织行业工艺更新换代快,我们一般避开6月-9月产销旺季,选择秋冬季进行技改,几乎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技改项目。新设备不仅能满足客户更复杂、更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产品精密度和美观度,还能通过智能化控制节约人力成本,产能提升20%以上,为今年上半年销售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半年,随着新产能逐步释放、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毛纺行业有望进一步把握精品化、高端化发展机遇,巩固在全球市场的核心地位,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