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藏着一位高人。他是一名汉子,却以飞针走线的“女红”为职业,更是将这行做到了极致。
他坚守“精工织补”老手艺,钻研二十年,成为行业翘楚。他就是曾在全国行业竞赛中荣获织补冠军并被评为首批“上海工匠”和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技术能手的“中国洗染业专家”陆耔豪。
陆耔豪
今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共有106人享受2018年政府特殊津贴。家住保德路425弄居民区的中国洗染业专家陆耔豪也位列其中。
周到君获此喜讯后,特地上门采访,了解陆耔豪其人其事。
入行:母亲是启蒙老师
陆耔豪是上海正章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上海首席技师。讲起精工织补,40岁的陆耔豪很是健谈。
很多人都会诧异,一个“汉子”为何以飞针走线的“女红”为职业?陆耔豪笑了笑,“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忻琴芳早年自学了裁缝,当上了纺织工人。
艰难的岁月里,妈妈常常在深夜踩缝纫机给家人缝制新衣服,陆耔豪在一旁看着,渐渐对缝衣服这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当他提出想学裁缝时,妈妈欣然同意,手把手地教了他两年。
机缘巧合之下,陆耔豪20岁那年与精工织补结缘。有一次,他在当时的“上海卫视”看到了一档新闻类节目,介绍了精工织补这项绝技绝活濒临失传。
正跟随母亲学做裁缝的他,顿时对织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新闻得知上海当时以织补闻名的百年老店“老日升”正在招学徒。“我还记得老日升店址在河南中路470号。那一批去‘报考’的有20多人,除了我都是女生,其中还有一些是纺织大学的学生。”
最后经理和店里的“老法师”决定只录取一个,就是陆耔豪,他也成了百年老店老日升众多高级技师的“关门弟子”。
学艺:两年的活三个月学完
陆耔豪回忆他是1999年“五一”后正式入职,白天他跟着师傅学,晚上经理还陪伴着他继续钻研,三个月后他已经把老师的整套方法学得八九不离十了。
“虽然谈不上精,但大多数的花纹已经可以独立做了,经理后来告诉他一般要学到这个程度,大概得两年。”
然而,到了2001年,“百年老字号”老日升在“改制”中迎来了歇业的命运,但经理把这个颇具潜质的年轻人推荐给了同行。
“我清楚记得,自己在老日升干到了2001年6月30号,然后7月1号去打浦桥桥墩下的正章名品店上班。”
钻研:习得濒临失传的“绝技”
“精工织补工具就是一根比牙签长、比头发丝略粗一点的织补针,原理和工艺说起来也很简单,无外乎经线和纬线。”但陆耔豪已将工艺达到精细化标准,在约一平方厘米的破洞上,可以织补的经纬丝达到120-180根之多。
有着天衣无缝形容的“两面光织补法”是精工织补行业的一项技艺手法。“当时这项技艺我师傅之后那一辈人基本都不会了。”
凭借书面记载,师傅口述和自己领悟,如今,陆耔豪可以织出150支数的精度,几乎达到天衣无缝效果,习得了这项濒临失传的“绝技绝活”。
随着面料多元化的发展,仅靠传统织补已经不够。进入“正章实业”后,陆耔豪开始进行洗、烫、织补、裘皮修复全能化的学习研发。
经过20年刻苦学习,他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全能手,拿下了全国洗染业四项全能银奖,从织补融会贯通,练就裘皮修复的天然无痕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陆耔豪把自己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和发展过程都作了笔记,总结汇编成5000余字的《精工织补技法》,如今已成为行业内织补绝技的培训教材。
见证:织补由实用变成情怀
上个世纪,织补店十分常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织补不再停留在缝缝补补继续穿的层面上,相当一部分客户寻求精工织补是一种情怀。
多年前,一位老红军有件毛料军装,虽然细心珍藏了多年,但是军袋口、袖口、后背、下摆还是到处都是蛀洞。陆耔豪用了整整15天时间将其修复如初。
还有一位老太太,求助他修复她年轻时的裘皮嫁衣,老太太说,这是她生命中有着重要意义的见证。如今,功成名就的他由母亲的“学生”变成“幕后暖男”,会搭把手帮母亲所在的保德路425弄爱心编织组设计织物上的爱心图案,也编织围巾送给社区老人。
完美修复
能想象得出原来有几十个虫蛀的洞么
陆耔豪父亲结婚时的羊绒衫非常有意义,曾被虫蛀了几十个洞,现在正反面都平整如初,基本看不出破洞原先的位置,左右拉扯也不变形。儿子让老父亲笑开了花。
传承:徒弟越来越难招
现在徒弟越来越难招,陆耔豪愿意教,却没有几个家长肯让自己的孩子学这门冷门手艺。
他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这一行工资不高,在上海拿三四千元的工资对年轻人择业确实没什么吸引力;其次比起IT、动漫这些人们认为高大上的体面工作,洗衣、织补这一行光听名字就不怎么高级。
在“正章实业”,陆耔豪既是高管又是店小二,企业管理和精工织补两手抓。近年,他从网上招收了一名聋哑徒弟,开启了一段师徒缘份。“我看好她能静下心来做事。
精工织补作为一项历史传承的技艺,随着老师傅们逐渐退居幕后而渐渐变成冷门手艺,然而,近年来人们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却又让他看到了发扬光大的希望之光。
匠心: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
……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陆耔豪谦虚地说:“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对我来说,精工织补这项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12
手记:
有匠心更有孝心
一针一线,织就精彩人生。一勾一挑,补出精工绝技。经纬之间,天衣无缝。陆耔豪匠心闪耀上海,孝心令人感动。
陆耔豪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早出晚归,即使不加班也保持“8点上班8点回家”的作息时间。他是上海市人保局任命的出题人和考评员,有时周末安排了考评,就不能休息。因此,邻居们很少能在社区遇见忙碌的他,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为家人为社区做一些温暖而美好的事情。

母亲忻琴芳热心公益,喜欢做布偶,她是保德路425弄居民区编织队队长,还是小区康健苑志愿者。陆耔豪会帮母亲所在的保德路425弄爱心编织组设计织物上的爱心图案,共同编织围巾送给社区老人。

他还动脑筋帮母亲设计布偶造型,耐心地和母亲沟通配色和选材,再网购材料,共同制成有趣可爱的布偶。这些布偶往往就是社区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的“卖品”。
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父亲爱唱沪剧,常常去养老院参加公益表演活动。陆耔豪就和母亲亲手为父亲设计表演服。父亲负责买汰烧,见儿子工作辛苦,无论多晚都要等儿子回来,为他炒几个喜欢吃的菜,让儿子吃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饭。

陆耔豪和父母
现在,通过他的努力拼搏,家庭经济条件改善良多。他会时不时给家人惊喜,悄悄地定好三张机票,带着父母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