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纺织行业的旺季应该早就到了,但目前有的企业因订单不足停工放假,行业处境难言乐观。”9月中旬,张家港市丰茂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季卫星在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探访当地纺织工厂现状的视频,让不少纺织人感同身受。
近年来,“金九银十”褪色已成业内共识。面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及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面料企业正加速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破局”,以技术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用差异化布局抢占细分赛道,在产业变革浪潮中重塑增长动能。
“往年‘金九银十’,车间机器24小时连轴转,工人轮班倒,订单能排到年底。可今年,开机率却下降明显。”提及当下纺织行业的现状,季卫星满脸无奈。作为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成熟的核心区域,张家港目前集聚了3100多家纺织企业。如今,这个纺织产业重镇遭遇“旺季不旺”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纺织行业发展承压的真实缩影。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海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纺织企业的产品出口受到影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265.4亿美元,同比下降5%。受多重因素影响,海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服装品牌纷纷缩减订单规模,缩短订单周期,这让我国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企业受到冲击。
“以前海外客户下单,一次就是几万米面料,但现在部分客户还处于观望状态,不仅订单量有所减少,交货周期还会压缩,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河南青芜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陈曼表示,为了留住客户,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订单条件,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有时候甚至是亏本接单。
据隆众资讯统计,9月下旬,我国主要织造生产基地综合开工率仅为52.98%。具体到各织机类型来看:喷气织机开机率在6成偏下,圆机开机率在4成偏下,喷水织机开机率在7成偏上,经编开机率在6成偏下。
隆众资讯方面分析,当前市场需求端支撑乏力,难以推动整体行情上行,常规面料库存积压问题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对后续需求普遍持谨慎态度,市场整体呈现平淡态势。不过,市场并非全无暖意。差异化产品的热销成为关键突破口,不仅拉动局部走货节奏加快,也为低迷的织造市场注入了一丝活力。

面对行业整体承压的发展态势,国内众多面料企业主动作为,通过深耕细分市场、聚焦产品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在困境中开辟发展新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深耕细分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不少面料企业破局的抓手。昆山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生产各类功能性户外运动、安全防护、时尚休闲面料。“近年来,我们聚焦户外运动这一细分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孟庆举介绍,今年以来,公司推出了多款新品,例如桑蚕丝弹力、羊毛混纺弹力面料。“我们用轻奢户外的概念打造抗皱耐穿、让消费者活动自如的面料,产品兼顾天然美感与实用性,深受市场欢迎。”
“公司专注生产亚麻面料。经过坚持不懈的研发,我们生产的亚麻面料不仅吸湿排汗性能突出,透气性远超普通面料,触感更是温润亲肤,消费者穿着不会有刺痒的感觉。”河北家麻纺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牛知厚表示,这类亚麻布非常契合当下消费者对“自然质感”与“品质生活”的追求。“我们的亚麻产品不仅在内销市场畅销,还受到欧洲消费者的喜爱,在法国、奥地利等国家一直很受欢迎。”
数字化转型也为纺织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张家港牧羊人服饰有限公司近年来构建 “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完整纺织产业链模式,与上海青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度携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面料开发实践。该公司董事长郑金华介绍:“我们联合研发出一款既轻便又具有出色透气和保温性能的科技面料,突破了传统羊毛产品的季节性限制和触感不适等问题,获得了安踏等运动品牌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增强纺织企业的信心,今年以来,多个地方政府密集释放政策红利,为面料企业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推出《吴江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将通过加强优质企业引育、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以及数据技术创新等举措,全方位提升纺织产业技术水平。张家港计划发挥“张家港基金”优势,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技术改造及人才培育。张家港将联动江苏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3年内把30亿元资本注入纺织领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浙江省首笔“中试贷”近期也落地柯桥。瑞丰银行结合企业订单情况及技术转化能力,将企业技术实力、中试转化进度等科创要素纳入授信模型,为浙江麻银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授信300万元,并发放首笔“中试贷”155万元。“‘中试’作为产品投产前的关键实验阶段,对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至关重要。我们将使用这笔贷款,积极展开抗菌新材料与功能性纺织品的中试验证与工艺优化,相信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内销市场的潜力也为面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品质、款式、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1%,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
“虽然‘金九银十’的辉煌暂时褪去,但随着企业转型的持续推进、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行业调整期实现突围。”季卫星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绿色技改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拓展细分市场,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