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展》在京开幕
2019年8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主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共同承办,中华传统技艺编辑部、中国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共同协办的《广作华章——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这是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首次在北京举办专场展览。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政策法规司、公共服务司、恭王府博物馆、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话剧院、北京多所高校等的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应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邀请,著名服装设计师及广绣传承人-屈汀南,带着自己设计广绣服饰和多年珍藏的广绣代表性服装走进广作华章,让首都的民众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时节里,能够欣赏到广绣的艺术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主持人李思思与屈汀南合影
在2019年8月26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共话广绣——从源流到新生”研讨会上,针对广绣历史文化传统的问题上屈汀南发表的个人讲话:“没有广绣就没有粤绣,过去没有说“广”这个字,是用“粤”来代替。广绣明代的时候就有“盘金”这个针法,细到两挂丝的程度。我们得要用最时尚的语言去把传统故事说好,我们不要停留在这个留水路该怎么留、这个打子该怎么打。大家看一下广绣的基因是非常强大的,广绣的构图是非常满的。它的满我是这样认为的,无时不彰显中国人内心的喜悦与自豪。因为广东是海洋文化,没有海洋文化,就没有世界的近代史,广东人功不可没。”
在这些鲜艳夺目的广绣服装背后,屈汀南跟广绣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这是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大赛的主题,同样是屈汀南从业23年以来常常思考的内容。在这场设计大赛中,屈汀南用莨纱配合广绣完成作品去参赛,一举荣获“世界民俗文化奖”“21世纪设计大奖”两个大奖。1992年,他从广州大学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专门研究岭南服饰发展史,收集并创新160多种“粤绣”针法,成为广绣传承人。如今,他有着三种身份——汀南女装品牌创始人,以现代演绎传统的设计师,广东工业大学岭南服饰博物馆馆长。研究岭南服饰发展史的屈汀南,志在将“莨纱广绣”发扬光大。20年前,他为了发掘广绣的针法,到农村寻找懂针法的老人,虚心求教。因为久坐刺绣,加上环境湿潮,屈汀南身体吃不消了,“当时村子的人劝我走,那时我就说学不会就不走。”如今,他学习并创新了“粤绣”针法160多种。屈汀南进一步解释:“越是民族的精髓,越是世界的。这句话重点在"精髓"二字,只有民族的精髓,才是世界的。首先得区分精华与糟粕,搞清楚哪些是精髓,其次是必须真实参与进来,而不是嘴上说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