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豫发·郑州国际时装周丨2019原创设计师发布丨王丽—从绣娘成长为独立设计师

发布时间:2019-10-12  阅读数:10711

我希望穿上我作品的顾客,能为这件衣服感到骄傲。

豫发·郑州国际时装周

时间:10月18日—22日

地点:南三环大学路锦荣国际轻纺城

2019郑州国际时装周独立设计师发布—王丽


彼时的王丽,已经是演出圈一位小有名气的服装师,她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制作演出服。当然,这并不是客户选择她的主要原因,对方看重的是她是一名“绣娘”。

 


 初   识 



19岁成了绣娘 绣第一件作品 两串“葡萄”绣了三四天

 

她现在的身份是一位独立服装设计师,一个被老家人统称为“做衣服”的职业。

 

从小时候追溯的话,王丽也跟服装也不算是全无交集,上学时候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涂涂画画,没有系统的学习,甚至连颜料和画板都没有,简单的水彩笔,她也玩的开心。

 

刺绣,一个听起来就很“复古”的词语,到当代大家了解它的途径大多是在古装影视剧上了。实际上,刺绣在中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同样,这门手艺也是分门类的,比较出名的有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此外还有京绣、包括近些年渐渐火起来的中原的汴绣。

 

现在的刺绣,早已能够通过机器手段实现,所以愿意沉下心来摸索学习的人,更是少数。在王丽的记忆中,入行的时候,郑州市场上的专业绣娘,加上自己的老师,也不过三五人。一是当时市场上做服装定制的不多,二是部分品牌直接跟外地刺绣业达成了合作。

 

 


王    丽


 


跟大家想象中的不同,学刺绣,首要学的,不是手工绣,而是手推绣。手推绣也是一种刺绣方法,延续苏绣的手法,用专业缝纫刺绣的机器,配合手脚灵活操作,完成刺绣。

 

“大家一听说用机器,就感觉很简单,其实完全不是。”王丽说,“手工绣考验的主要是手里的这根针,手推绣讲究的却是手、脚、反应力等各方面的配合。”

 

“最重要的吗?我觉得是得坐得住,耐得住的寂寞吧。”王丽回想着,“一坐就是一整天,一整天就对着这一个花样,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学不下去。”

 

3个月后,老师给王丽指派了第一个任务,在一个紫色的纱制披肩上,绣两串“葡萄”。纱制单薄、易损,很考验绣娘功夫。果然,王丽一上手,披肩就“扒丝”了,她只得把刺绣轻拆了,重新修整,再绣。

 

就这样反反复复,王丽跟两串“葡萄”较上了劲。三四天之后,王丽人生中的第一件绣品终于完成了。

 

成    长


20来岁步入“老年生活”  她最喜欢逛公园、逛博物馆

 

成为一名合格的绣娘,不只是学会刺绣技术这么单纯,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整体的呈现效果,包括绣品样式设计、对色彩的感知、对面料的理解等。

 

所以,掌握技术之后,20来岁的王丽,提前迈入了“老年生活”:逛公园、逛博物馆、看展览成了她最喜欢的事儿。

 

“每天看到公园都绕不开步,看到花花草草都得蹲下来研究半晌,看它们的姿态,想着怎么才能绣出这样的神韵。”所以,她最拿手的就是绣牡丹。







出去旅游,王丽一定会去博物馆转转,去跟服装相关的展区看看,尤其是跟刺绣有关的,她都流连忘返。本地、外地的服装走秀,王丽也频繁出现。此时的她,从一个绣娘,渐渐开始往“服装设计师”的角色转。

 

2007年下半年,王丽离开了就职的公司,去一家服装设计学院进行了服装结构等方面系统的学习,“以前是偏重设计、刺绣等方面,这次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会怎么从设计到裁剪制作,做出来一件完整的衣服。”

 

至此,王丽完成了在服装行业的再次蜕变。

 

学成之后,王丽在一个做婚纱、礼服的朋友那里帮忙做衣服,将近一年的时间。虽然能够养活自己,但跟刺绣,反而有点儿远了。2008年前后,郑州的中式服装定制市场并没有起来,换句话说,王丽的刺绣技术,并非市场刚需。

 


“那时候赚的钱足够养活自己,但心里总有一些遗憾,我是真的喜欢刺绣。”

 

在积累了一些行业资源后,王丽决定自己做一家工作室,试图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一些事。

 

深    耕


 

2009年5月份,王丽在西里路上找了一个闲置的服装工厂车间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向独立服装设计师转型。

 

但转型之路并不容易。除了做婚纱、礼服来维持营收之外,王丽也有意识接一些跟刺绣相关的活儿。





那时候,演艺行业的反串演员正火,风格也多以李玉刚的汉唐古装反串为代表。王丽就结识了一群反串演员,开始出一些带有刺绣元素的古装作品。


说是结识,其实王丽跟大多数顾客都是“网友”关系。“那时候我在qq上加了好多演艺群,每天坐在电脑前聊天,看谁有需求,就在线跟对方沟通、达成合作,做好衣服直接寄过去,跟大部分客户都没见过面。


“每件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王丽说。


转    型



从绣娘变为独立服装设计师,初心不变。

 

坚持刺绣元素,转型独立服装设计师,王丽一直很坚定。最近的几年,她干脆把工作室的业务重心放在了旗袍上,做生活旗袍、妈妈旗袍、演出旗袍等的定制。

 

“刚学刺绣的时候就觉得,我的作品穿在顾客身上,不仅要自己满意,更要让顾客觉得骄傲,让其感觉的这件作品是专属于自己的。”王丽说。

 

对比行业里做中式服装定制的品牌,王丽的作品价格分布在2000~6000元之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这份自我要求,王丽一直都牢记。






定制服装的发展,郑州相比北上广地区,略显稚嫩,所以王丽一如刚入行时候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去外出考察学习。“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处于学习阶段,尤其是开始主攻刺绣、做中式服装定制后,越学习越能感觉到其深度吸引着自己。”

 

落实在服务上,王丽也十分严格。客户来定制旗袍,王丽单是坐下跟对方聊天,就能聊个五六个小时。“不只是了解客户想要什么样的衣服,更是了解对方的性格、穿着场景等,实现个性化定制。”

 

定制服装,高沟通成本是避免不了的。在碰到对旗袍无认知的顾客时,显得更明显。“简单来说就是审美的不同,碰到这种情况,也是尽量尊重对方的要求,包括退货。还是那句话,我希望穿上我作品的顾客,能为这件衣服感到骄傲。”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