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中船重工七一六所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成功研制出了应用于汽车内饰自动缝纫的3D缝纫机器人,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这项研究历时两年时间,先后攻克了机器人缝纫控制技术、视觉识别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
据资料显示,3D缝纫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缝纫位置并进行空间自动化缝纫。较之于人工缝纫,可以在不依赖工人经验的情况下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所生产的产品在线迹一致性、3D成型一致性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智能纺织的前世今生
中国纺织业从1949年发展至今,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现今中国成为了世界服装工厂。2018年,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达5.37万亿元,同比增长2.9%,体量庞大。纺织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若通过技术升级、工艺创新,摆脱“高污染、高排放”的弊端,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

智能制造作为纺织科技的重要载体,数字化、智能化的纺织工厂将是纺织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从纺织机械来看,智能化纺织机械是在原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融合传感器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在国内,棉纺机械较早推广使用数字化技术,比如经纬纺机与江苏大生、宁夏如意以及未来联手裕大华企业联合打造的数字化车间。
我国智能制造趋势

2014-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骤增,处上升风口时期,工业巨头、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积极转型,进军智能制造行业。2015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2016年以后,中国智能制造新增企业数量开始降低,开始纵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分布在一线城市,广东省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所有的新一代的科学技术,要想真正地深度融入制造业和工业,产生切实的技术进步、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实际效果,需要科学界、科技界、数字领域的企企以及工业家的深度合作,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实实在在地产生质量和效益。
随着行业发展,越多越多的设备制造商发现,一个与终端用户建立直接对话的渠道非常重要。AME亚洲智能制造博览会,2020年3月29日-31日将在上海世博展馆举行。届时将汇集服装行业设备和软件,展示智能制造最新技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