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2年,全省时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8%以上,时尚产业总产出达到1.8万亿元
● 形成一批集品牌形象策划、网络发布展示、体验交互设计等为特征的时尚电子商务平台
● 建成一批业态集聚、产业链协同的时尚产业发展园区,推进一批创新示范引领、带动效应明显的时尚产业重大项目
● 集聚一批富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时尚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名品名企
● 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时尚产业市场流通体系
推动时尚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成为全国时尚产业示范区、标杆省,形成“一核两带多点”协同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时尚之都。
实施“1+6”行动方案,即围绕打造“时尚之都”中心目标,重点实施时尚消费升级、创新设计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培育、数字化转型、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时尚文化培育等六大行动计划。
以建设时尚流行策划地、时尚文化交汇地、时尚品牌集聚地和时尚活动荟萃地为战略目标,围绕时尚创意设计、体验消费、品牌展示、文化活动、产品制造等主导功能,借力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先发优势,统筹线上线下资源,以杭州为核心,以数字时尚为切入点,以“设计+数据”为驱动力,促进时尚企业在设计、研发、品牌、生产、管理、仓储、物流和营销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的提升,着力打造以“时尚e都”为核心的时尚之都。充分发挥时尚龙头企业总部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发展。
浙东北时尚产业带以宁波为核心,包括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区,重点发展时尚服装服饰、皮革制品、时尚消费电子、艺术饰品等优势产业。浙西南时尚产业带以温州为核心,包括金华、衢州、台州等地区,重点发展时尚鞋服、休闲服饰、时尚家居、休闲用品、珠宝首饰、化妆品、眼镜等优势产业。
重点推进杭州女装、宁波男装、温州鞋服、瓯海眼镜、柯桥面料、海宁皮革、濮院毛衫、吴兴童装、诸暨珍珠饰品、义乌饰品、兰溪牛仔布、三门冲锋衣、临海休闲用品、嵊州领带服饰、柯城时尚智造等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时尚产业基地。制定《大湾区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培育万亿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支持相关院校与时尚产业园区共建实体研究院。支持宁波打造“246”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千亿级时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以老旧园区(厂房)改造升级为抓手,着力打造时尚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推动产业向服务型业态加快转型。推进时尚产业小微企业“入园”计划,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支持依托“网易严选”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创建集展示、发布、交易设计师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区域品牌等功能的线上时尚商品专区。探索建立在线定制、网络预售、众筹团购等个性化、定制化销售模式,鼓励企业发展新零售、移动支付、数字贸易和共享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音箱、智能化计量器具、智能行装、智能美妆等新兴产品及其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健身运动、医疗健康、管家陪护、人居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开发系统集成产品,提升产品功能和服务性能。谋划布局“区块链+设计师”、“区块链+大数据”等时尚区块链新业态。
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着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在时尚产业培育一批“浙江出口名牌”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通过建立品牌宣传平台、境外展示展销中心和海外仓等途径,不断完善国际营销网络。推进时尚产业跨境电商普及应用,举办大阪、缅甸、南非等境外自办展,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杭州国际时尚周、宁波时尚节暨宁波国际服装节、浙江(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各类国内外知名展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全球优质创新设计资源落户浙江,推动与国际知名时尚企业联合设计、发布产品。培育一批时尚产业网上设计交易服务平台,打造“网上设计之城”。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突出现代时尚元素在产品中的运用,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博物馆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支持宁波红帮裁缝等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中国美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打造西方服饰研究中心和西方服饰博物馆,鼓励全国服装设计名师馆等创新载体建设。统筹集聚资源,发挥杭州作为中国首个“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基础优势,着力将杭州打造成为国际设计之都。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时尚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集聚和平台支撑作用,高起点构建时尚产业创新体系,打造一批按照国际化模式运作,拥有核心技术、领军人才的双创平台。在创意设计资源集聚度高的领域,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力争到2022年,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1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10个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打造以时尚产业优势高校和领军企业牵头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3-5个,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水平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动杭州艺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诸暨袜艺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省级时尚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积极推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延展平台及中法时尚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推动中国美术学院东方设计研究院建设。推动建立由政府部门、高校和龙头骨干企业等组成的时尚产业政产学研用联盟。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创意设计、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强化对时尚企业和设计师的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全民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保护意识。试点建设时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平台,研究推进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相关立法。
制定时尚产业分行业自主品牌培育计划,加快推动我省时尚产业从加工制造中心向品牌中心转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推动我省时尚产业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知名品牌。到2022年,力争在时尚产业细分行业领域培育100个重点品牌,5家左右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和10家左右超过50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隐形冠军”。深入实施“品质浙货 行销天下”工程,积极培育时尚领域“浙江出口品牌”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发展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境外注册商标,加强与国际时尚传媒机构和时尚买手合作,扩大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标准联盟,支持企业申报浙江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建立时尚产品绿色标志认证体系,构建安全环保放心的消费生态环境。推动时尚产业重点领域的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安全标准与国内国际高标准对标,加快构建覆盖主要消费品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强化企业质量提升主体责任,推广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纺织化纤、服装服饰、皮革皮鞋、家电厨具等重点领域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上云。力争到2022年,在时尚产业建成10个省级数字化制造示范区,培育1到2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绿色化、集约化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推动5G、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时尚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开展“十百千万”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到2022年,省市县三级每年实施100项时尚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推动企业加快在创意孵化、研发设计以及个性化定制、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的数字化转型,带动时尚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时尚产业“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与“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有机结合。引导企业顺应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开发高质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包括装饰性定制、面料定制、色彩和图案定制、款式定制和尺寸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服务,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积极引进一批时尚产业领军人才、高端设计师、品牌运营人才、创新团队来浙江创业创新。拓宽海外引才渠道,设立海外时尚高层次产业人才招引工作站,开展时尚产业引才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长期入驻。加强我省与时尚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行业协会、知名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中青年时尚人才与国内外顶尖时尚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在高端赛事、跨领域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发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的集聚作用,加大领军型创新人才、创意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法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传统手工艺人才等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评价”+“培养”的时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推广“以赛代评”等职称评价方法,委托第三方开展“十业百人尚品名师”大赛等时尚产业各类新锐设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和传统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可直接认定为相应技能等级。继续开展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工作,鼓励名师带徒传艺。开展多种形式的时尚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家。支持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院校提高国际化视野,引进国内外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加强时尚产业相关学科博士点建设。支持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有影响力的国际丝绸学院。高起点打造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带动我省现有院校完善时尚类学科的设置。深化时尚产业产教融合,发挥浙江省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鼓励申报产教融合“五个一批”。
重点统筹全省时尚产业细分领域和各地资源,支持举办世界时尚科技大会,设立“浙江时尚周”活动,构建优势企业、重点产品、自主品牌、优秀设计师的集中发布展示和推介平台,提升我省时尚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高端产业论坛、举办各类时尚设计大赛和发布活动、开展媒体及时尚买手开放日活动等形式,培育发展以产品设计创意、技术开发、营销策划和技术服务为主要形态的时尚都市产业。支持举办“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促进创新型时尚产业发展,推动设计成果转化,建立国际流行设计与制造产业间的有效合作机制。举办“西湖国际时尚设计三年展”,建立与伦敦、巴黎、纽约、米兰等国际著名时尚城市的联动关系,增进浙江时尚文化和国际时尚潮流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时尚宣传引领作用,通过事件营销、媒体报道、国际秀场等,鼓励和引导居民升级消费理念,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时尚消费新热点。加强制度供给,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以时尚网红、国际买手为带动,强化互联网时代的网红经济流量导入,形成时尚产品消费潮流。举办共建共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在线时尚秀。支持杭州市高水平打造千亿级武林商圈,高标准建设杭州湖滨步行街等高品位时尚消费街区。支持杭州艺尚小镇等打造世界级时尚文化窗口、中国时尚新地标。支持濮院毛衫小镇高质量打造世界级针织时尚产业集群、中国时尚第一镇。推动宁波文创港、博洋宁波时尚中心、宁波创客157创业创新园、温州时尚智造中心等时尚产业平台建设。支持“温州时尚走廊”等“制造业+服务业”一体化业态新模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