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零售:打好复市的第一场“保卫战”
常熟服装城集团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商圈复市,尤其是个体经商户的复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工作方针,把疫情防控和服务经商户复工复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商圈有序恢复经营。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催生于共享经济的新零售依然稳步前进,男装中心的利群品牌,力求突破,模式多样化经营,开通直播,然而面对刚刚复工,急需寻找直播场所,男装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由市场分管副总杨凯敏牵头,第一时间联系到利群老板,帮他排查周边的租房信息,陪同他去看场地,最终成功帮助利群租到了邻近他发货区的直播间,为复工做好充分准备。
同样是男装中心的抖音直播商户汪兰、叶道红、裴明利,由于直播需求的个性,需要夜间用电,男装中心聚星团队了解到情况后,协调片区,打破常规用电时段,开通夜间绿色通道,利用微信快速审批,确认用电时间,责任到水电、物业、安保等各方保障,确保商户顺利运营。疫情防控,墟场复市。服装城集团团结各方力量,有序推进复市,打好复市的第一场“保卫战”。

服装厂一夜“变身”口罩厂
疫情发生之后,口罩成为最紧缺的物资之一。常熟市威虎城服饰有限公司、DKLTJU童装两家常熟服装城标杆企业主动转型,从服装厂“变身”口罩厂,全力配合抗击肺炎疫情!
但在转型做口罩初期,两家企业却碰到了两个大难题。一是做口罩资质的批文难以办理;二是口罩原材料难以获得。常熟服装城集团得知两家企业的难处之后,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工信局、工商局,同时对接原材料供应商,努力促成企业转型。
常熟市威虎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应祝、DKLTJU童装品牌创始人温西湖十分感谢服装城集团的热情帮助,他们也表示“我们虽然只是服装小企业,但只要获得批文、添点设备、找到原料,生产民用防护口罩并不难。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的挑起担子。”
常熟市威虎城服饰有限公司、DKLTJU童装两家企业转型后生产的口罩将以正常售价支援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帮助无证采购商跑腿服务
在中服园区复市的第一天,就有顾客来场购买商品了。对于采购商,园区规定要出示苏城码、移动轨迹和身份证后,才能进入市场。当天,园区工作人员就遇到了一位因没有带身份证而不能进入市场的顾客。
按照规定没有提供身份证是不能放行的,但是就这样将顾客拒之门外,让顾客白跑一趟也不合适。为解决这样的特殊情况,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了解了顾客的采购需求,帮他跑腿到94号店主王绵波处购买了淋浴房用的挡水条,对此顾客感到十分暖心,连连称谢。
在此,工作人员友情提醒广大采购商:进场购物一定要带好身份证,并提供苏城码等相关信息,以免造成不便。

严格防控中的人性化服务
常熟服装城复工第一天,男装中心商户陆女士却在复市的第一关犯了难,男装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服务。陆女士说,他们一家三口于2月3日从温州返回常,返回居住地后,立即主动上报社区和疾控中心,已经进行了为期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并于2月17日获得了解除医学观察证明,而且已经申请了常熟服装城集团市场从业人员工作证,但是在登录“苏城码”时,显示黄码,不得进入市场开业。工作人员积极帮助陆女士解决困难,认真核实解学医学观察证明,并联系开具证明的常熟疾控中心,以及查询近期轨迹,在核实好上述内容之后,对吕女士进行体温检测和全身消毒,陆女士终于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开业复市了。陆女士说,十分感谢市场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也对市场严格的防控措施表示理解,相信疫情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严格的防疫措施可以让我们商户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希望在复市后可以快速恢复店铺生意。

暖心服务商户办理开业工作证
3月1日市场复市的第一天,在发放市场工作证的现场一位老伯急的满头大汗,在不停的寻找帮助,现场指导申报的“同心抗疫”行动支部党员王蒙静看到了,连忙招呼他,让他不要着急慢慢的说明情况。原来他是招商场一片一区754号的商户陶进文,在申请开工复市的时候是由他人帮忙操作的,由于不熟悉情况在申报时漏掉了他妻子谢玲芹的员工信息没有进行申报,在他本人领到了工作证后才发现妻子不能领取工作证,他们夫妻二人年纪大了都不会操作手机,以至于来了两次都没能办好。
了解到具体情况,王蒙静立即现场指导他,一步一步的教他如何填写资料来进行员工信息申报,提交后又与后台人工审核人员及时联系,进行员工信息的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当场帮他办理好谢玲芹的工作证,拿到妻子的工作证后陶老伯非常感谢,他说:“幸亏市场安排了现场指导员,市场想的很周到,方便了我们商户。”
复市办证的现场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为了尽早让商户们领到工作证,支部党员和工作人员顾不上休息一站就是四个多小时,他们不停的忙碌着,对商户们进行申报指导,发放工作证,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市场正常复市。

热心指导申领绿色“苏城码”
3月1日,是常熟服装城复工复产首日。疫情防控正值关键时期,随着复工复产所带来的客流量增加,富通物流提前做好预案,各物流站场紧抓“人”“车”二大要素,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为进场商户提供贴心服务。
交通停车场的海安货车车主戴荣进文化水平不高,他的手机虽然是智能手机,有扫码的功能,但他说:“我文化低,只会接电话、打电话,手机的很多功能我都不会用,更不要说什么“苏城码”呀、扫码登记呀这么复杂的事情了,听也听不懂,我不会,但我肯定是个安全人。”面对这种情况,停车场的工作人员耐心地一遍遍地帮他扫码、登记信息,再仔细告知今后的注意事项及细节。看着自己手机里的绿码截图,老戴连连称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