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云海老先生
(微信ID:kenlmg1999)
面料问题是影响和决定柔性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服装从业者,开始深刻认识到只要谈起产品供应,首先就会想到:面料在哪呢?
因为相对于整体产品供应链环节来说,当前大家的”痛点“无外乎以下几条:
如何找到合适的”优质“供应商?
如何保证大货生产稳定,正常出货?(甚至有时候连样衣开发进度都受阻碍;)
如何寻找和采购到自己所需要的特殊面料?
如何解决小单问题?单太小,没人愿意做;
如何快速出货?
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
如何找到”性价比“高的产品?
面料问题没有解决,产品供应的难题始终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无论是成型的品牌公司?服装批发档口?设计师工作室?还是ODM工厂?。。。。。。
其实,我们经常在面料问题上大费周折,尤其在当前”现货面料“问题的处理方式上,我们几乎整个行业都被这个”瓶颈“所束缚。
”现货面料“供应,是解决柔性供应链的首要任务
-
每一次商品(产品)企划阶段,设计师都要为面料创新花费大量的脑筋和体力。
设计元素的收集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走动, 去韩国,去日本,去欧洲,去广州中大或者绍兴柯桥。。。。。。
一个一个档口地晃悠和汗流浃背地去搜寻、问价、比较、购买、付款,然后回来还要走报销流程等,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心仪的面料,但是却对该面料的生产背景和资源一无所知。。。。。。
-
好不容易经过设计师画稿,纸样师做纸样,然后裁片外发印绣花回来加班加点车缝终于把样衣完成了,也推出去给客户们看过了,下单了, 结果再跑回来下单购买大货面料准备生产的时候,却发现做样衣的那种大货面料已经被卖光了,没得卖了。
如果再生产同种面料,却又再需要十几二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承诺给客户快速出货的诺言,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甚至许多的特殊面料种类是”售完即止“的,供应商根本不会再为了你这么一点点面料重新开机生产了;
-
样衣做完客户下单都完成了,回来下订单采购大货现货面料也完成了,把面料采购回来拉到加工厂准备开裁生产大货,却发现面料一大堆的质量问题,根本没办法开裁或者面料损耗率超级高,根本无法cover自己报价给客户的那一点点微薄的利润预估。。。。。。
重新更换面料或者重新生产面料,那又是一个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太多太多的话题。。。。。。
-
其实,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现货“供应的面料,都是没有数据和理论依据的。几乎所有新型面料的开发和使用都靠人为经验来评判和推断,因为库存的压力,几乎所有现货面料供应商的库存准备都是保守的。
然而,就即使仅仅只是这些保守的库存准备,有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造成死库存而积压大量的资金。并且同时因为要时刻关注和努力货品销售的问题,供应商在面料开发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上也往往是捉襟见肘,产品创新上面的工作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所以,信息共享是解决”现货面料“供应问题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如果,我们有一个类似于超级市场一样的线下平台,市场里面分门别类地按照我们的面料品种、材质、机理、成分、花色,甚至价格等方面的不同而陈列我们全行业海量的面料布板。
而每一块陈列所展示的面料品种,上面都被植入一块芯片或者二维码,同时通过后台的信息系统,将该面料的所有信息写入芯片或者二维码,包括但不限于:
面料的基本组织,属性(能够保证的大货成份、物理与化学质量指标等)
价格
调样周期与大货生产周期
大货质量标准,大货质量状况(包括当前库存量以及库存质量状况等)
供应商信息,以及供应商的资质状况
该种面料的被扫描点击量?被多少人调样?调了多少数量?调样的时间范围等
调样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含品牌) 【此信息选择型提供,一般用户不开放】
所调样品的使用状况,办料调取后开发单位做样衣的具体进度?单件用量?
该面料已经被客户下单的数量
。。。。。。
实际上,这是一个针对于面料后台运作的一个超级大型的供应链云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云平台对面料相关信息的大数据收集与整合,而产出的效果则是服务于服装供应链的源头:服装设计师和面料供应商,从而最终通过一家超级的供应链公司运作,服务和管理于我们所有跟面料有关联关系的服装从业者们,。。。。。。
现在让我们再来假设一个场景:
某品牌服装设计师小A为了寻找某种面料,她来到广州中大或者绍兴柯桥这些现货面料市场,通过手机APP,她注册了自己的相关个人信息,以及她这次出来需要寻找某种或者几种新型面料的相关属性和描述。
当她走近这个现货面料市场方圆一公里的时候,手机自动收到一个提示短信:
”尊敬的XX小姐,你所需要的“宝贝(面料)被陈列在本展示中心的X栋X区第X个展区,请允许我谨代表该本区域诚挚欢迎您的到来!
在这里我们为你准备了数以十万计的面料布卡和色样,供您挑选,同时这里为您提供临时设计办公桌椅和区域,免费的WiFi供应和轻柔的音乐享受,您也可以喝喝咖啡,可乐,橙汁以及尝尝各式各样丰富的饮料和零食。。。。。。
于是在当前场景下,设计师小A可以按照手机收到的信息指引找到自己所需要面料展示区域。因为面料都是有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所以她能够很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面料,然后通过手机扫描面料挂卡上的二维码或芯片查到这些面料的相关资料,再决定是否选择该种面料?
如果她暂时还不能确定选择这些面料,设计师小A也可以在手机APP里即时下单,要求调取色卡,这样面料供应商(或者后台的供应链公司)可以即时收到设计师的调色卡需求,按照设计师在APP上注册的地址快递色卡给到设计师自己的办公室,以便设计师回到公司后可以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一起评审和确定面料所需。
又或者,设计师确定选用这些面料了,并且马上就有了创作的灵感,那么设计师马上就可以就近寻找到一张咖啡桌椅,打开电脑喝着咖啡听着面料图书馆播放的轻音乐,画出设计稿并且标注好自己所需要使用的面料编号。然后将设计稿拍照上传到APP.的指定位置,在APP.上选择制作设计师小A喜欢的样品制作单位:可以是自己公司的技术部,或者是外部专门的打样品机构,或者长期合作的ODM/OEM工厂。
同时设计师小A在APP.平台上直接下《办料采购单》,订购需要采购一定数量的(3-5米)做样品所需要的面料和辅料,采购单指令会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通知到面料供应商(或者后台的供应链公司),这样面料供应商(或者后台的供应链公司)可以马上【类似于当前的“美团”业务一样】安排快递办料给到设计师小A指定的样品制作单位。
样品制作单位将样衣制作的过程每个环节登记在手机APP.里面,例如:收设计稿日期,收面料日期,开始做纸样日期,是哪位纸样师?纸样完成时间,何时开裁?何时开始车缝等等直到样品生产完成并寄出给设计师小A,而同时设计师小A也可以即时在手机APP里面看到自己样品制作的进度甚至包括物流的状况,以便于设计师安排后续需相应的工作。
因为采买样品材料和实际样品制作进度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公开,这样面辅料供应商就可以在APP.后台即时看到自己所陈列在“面料图书馆”的面料的市场预测情况。
例如: 某面料供应商小B在面料图书馆展示了10块面料,他除了每天接收平台APP.发送过来的《办料采购单》需求并及时配送相应面辅料色卡和办料给客户之外,他同时完全可以通过APP.平台预先了解到自己的这10种面料的市场预测情况。
举个例子某块面料被5000个设计师扫描过了,然后被2000个设计师要求寄色卡了,又被1000个设计师采购过办料了,而其中有500款样衣已经进行到做“订货会样衣”的阶段,这样通过各个服装品牌相类似款式的市场销售数量预估值,面辅料供应商就可以马上预估出自己这块面料的实际市场需求数量。
假若我们现在预测出来的实际需求量是3万米,那么面料供应商就可以在客人们的实际面料《采购单》发过来实际采购之前提前按照面料实际需求量的一定百分比组织生产,并同时做好这些面辅料入库之前的内质检测和外观检验工作,最好的情况是要求在每一卷面料上都粘贴特定的,能够反应这卷面料实际品质状况的标签,或者二维码和芯片。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所有面料采购的客户收到面料的时候不需要再做检验的重复工作而直接使用,进而缩短产前准备的相应工作。
【实际供应链工作过程中由于各个环节被人为地分成了许多许多“阶段”,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检查工作其实是我们最大的行业浪费】
相对于客户来说我们那些已经生产好并完成入库的面辅料,永远都是以“现货面料”的形式而存在。【并且随着APP.系统数据的每天更新,供应商的备料工作也相应地在持续跟进之中】
而那些“扫描量”,“采办量”,或者在做样品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使用情况反馈的面料种类, 面料供应商也可以马上组织该面料的“下架”处理,及时清理面料图书馆所展示面料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样的体系和系统平台的操作与运营,让我们的所有面料供应商不需要再在面料销售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势必减少面辅料供应商对实际面辅料运营毛利率的追求,这样一来也绝对能够大幅度降低市面上的所有面辅料价格水平。而同时没有了销售产品的压力,成千上万个面辅料供应商(档口老板,实际上大量的这样的人都是真正的行业技术专家)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型面料的开发和研究上面。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某项事情的需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去做全面的事情,这样其实是社会和行业的极大浪费。
总体说来,因为“现货面辅料“问题的解决了,这才有希望彻底解决当前消费市场对我们“柔性供应链”的迫切需求问题,任何其它相关联的理念和模式,其实都是毫无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