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行业整体陷入“焦虑”,近九成企业上半年业绩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3家服饰上市公司实现营收253.37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据为365.85亿元,呈现出断崖式下降。
△ 33家服饰上市公司营收榜
拉夏贝尔,净利润下滑最为严重,同比下滑3609.01%,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美邦服饰,净利润下滑671.67%,美邦创始人家乡最大旗舰店已经关闭。
森马服饰,净润下滑94.96%,迫于压力宣布出售法国童装品牌Kidiliz。
海澜之家,净利润下滑75.59%,积压的存货高达90亿元........
其他女装、鞋企、运动品牌等,也几乎清一色的一片“哀嚎”。朗姿股份预计上半年亏损1900万至2800万;江南布衣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下滑25%-30%;探路者、三夫户外、星期六均由盈转亏。
33家服饰上市公司中营收上升的仅有2家,分别为雅戈尔及安正时尚。其中,雅戈尔一季度营收最高为38.95亿元。不过根据雅戈尔公告,其营收和净利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地产板块项目的交付。
“受新冠疫情影响”成为行业普遍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面对冲击,服饰企业都积极展开了自救行动。
从上半年情况看,主流路径是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流量裂变等渠道创新,拉动线上销售,弥补线下销售萎缩的情况。
但是,前端的发力只能缓解燃眉之急,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让品牌最头痛还是库存问题。根据财报,2019年年末,海澜之家库存高达90.4亿元(占总资产的43%),其中不可退货商品金额达到43亿元。与此同时,海澜之家的存货变现时间变长了。2020年第一季度,海澜之家的存货周转天数高达319.15天,较2019年年末增长了68.54天。
△ 海澜之家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从长远来看,中国服饰行业该如何提振?我们认为,还是要从产销协同展开。
此次服饰行业的“大撤退”,是前几十年“野蛮生长”后的必然,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供应链协同水平低等特征,决定了服饰行业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而疫情则加速了行业变革。
在疫情的冲刷下,幸存下来的服饰品牌将加速转向“预售+试销+快反”的C2M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个性化碎片化需求与大货供给模式的矛盾。
——纵向打通从终端到供应链的数据链路,收集和分析终端实时销售数据,反推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帮助品牌快速调整供给端的生产策略(快反下单/季中补款),以销定产,有“据”(数据)可依。

#互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