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积累、创新 ——论服装设计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学习或从事服装行业人的,谁不想成为服装设计师?
可事实是
成为服装设计师的人不多,成为大师的人更是廖若晨星。
一些服装专业的大学生这样回答:很难,因为没有钱包装自己,更没有钱开发布会。还有些人说:中国目前产生设计师的环境不佳,设计师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成才。
成为服装设计师真的很难吗?
其实不然。只要走出思想误区,按着一定规律努力去做,成为设计师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是重设计,轻工艺。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多认为自己是搞艺术的,应着力于作品的设计,而裁剪制作是匠人们的事。这种想 法导致了他们打板困难,制作不通。由于他们的设计缺乏结构设计基础而如空中楼阁,这样的设计还没有投入生产就被“*毙”了。
但许多学服装设计的人把不被消费者认可呢?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就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艺术家架子,甘心做市场的小徒弟,牢牢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意识。
第一阶段——学习
扎实地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练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功,这便是成为设计师的第一阶段
——学习过程大部分人毕业后即把自己看成了设计师,可他们却无法解决设计灵感贫乏的难题,即使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创造出一点“自己的东西”,也很难被社会认可,其根本原因是缺少设计知识与经验、设计灵感与构思和市场信息与把握的积累。
皮尔-卡丹并非一举成名,而是在一家又一家时装店打工,从迪奥等许多名师那里吸取了营养,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思想与经验之后,才开始了真正的设计师生涯。
而一位毕业三年的大学生既拿不出自己的创意设计,又不屑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东西,那他三年来一无所成也就。
第二阶段——积累
那么,何谓积累和怎样积累呢?
简言之,便是从初级阶段的模仿到高级阶段的借鉴。积累之初往往表现为对成功设计的模仿,主要是通对成功设计的细心品味与模仿来逐渐培养的设计思维。但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照搬。积累的高级阶段便是高水平的广泛的艺术借鉴)
——从其它艺术和他人设计中吸取精华、融于自我,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获得灵感、潜入匠心,在艺术的触类旁通中立意突破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产生一种飞跃,即初步形成了具有一些自己特点的东西。所谓“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溜便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作用。积累的过程是比学习更加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番痛苦的磨练,但却是设计师不可逾越的过程。
如果把设计师的最佳阶段——创新的阶段比作沸腾后的水蒸气,那么积累就是把水从0度烧到99度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是每个设计师所追求的最佳境界,但却 时尚服饰,服装设计,服装款式,矢量图片,印花绣花,面料辅料,流行趋势,韩不是每个设计师所能达到的境界,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还要通过积累的阶段才能进入创新阶段,他们没有积累,甚至嘲笑别人积 累的过程。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老掉牙的笑话,苯人王老大肚子饿了,买了一张饼,吃了不饱,又买了第二张,还不饱,吃了第三张饼饱了,王老大说:我真笨,为什么不直接买这第三张饼呢?
时至今日,还有一些自视颇高的设计师企图超越积累的过程或根本没想过积累的过程 而希望直接吃到“创新”这最后一张饼,不是比王老大还可笑吗?
在国内,服装市场很杂,每年服装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要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翻一翻招聘网站上的岗位需求,都写着“至少3年以上经验”。每一个刚出校门的应届生都挺头疼的,后来慢慢在行业摸爬滚打好几年,积攒了经验,也不由得有些迷茫。
所以,当你想追寻自己理想,但又觉得有难度的时候,不妨看看这个资深设计师的九年经验总结,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1 重视资料和信息的收集管理
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积累在服装设计的学习提高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基础的,这是一项长期不能间断的持久工作。
因为人的思维能力增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人脑对某类信息接受和储存得越多,相关的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初学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要认真做好专业类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获得了资料不等于真正拥有了资料。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从资料中看出“门道”,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那种仅流于表面的、泛泛地浏览是不会带来效果的。
特別是涉及服装的造型形态、材质运用、配色方法以及饰物使用等具体设计技巧方面的掌握,建议在研读的基础上去背诵记忆,记忆的款式越多,就越能寻找到设计变化的方法和规律。如此,不仅能磨炼出对流行的感觉,对设计创新也会变得有办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道理是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的学习,这种方法看起来虽然显得有些笨,却是十分管用的。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光靠积累本专业的信息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服装中再生服装的设计方法,尽管很实用,但从更高要求来看,它很难摆脱他人构思的影响,难以获得创新和超越。
因此,我们需要更广泛地获取专业以外的各种信息,比如科技发展的成果、文化的发展动态、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以及存在于文学、哲学、音乐中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和观念等,以此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闻,博釆众长,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进而产生更好的想法。
此外,面对瞬息万变、错综繁复的各种信息,我们必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以方便储存和应用,要及时删除过时无用的信息,捕捉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真正使用好信息带来方便。
尤其是各种非专业信息,一般并不能拿来就可以直接使用,它需要设计师学会去梳理、提炼、转化和升华。这些都是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体现,拥有这种能力不仅让你在学习阶段得到事半功倍效果,在你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受益无穷。
(Alexander McQueen2016秋冬系列)
2 在模仿中学习提高
模仿行为是高级生命共有的本性特征,作为人行为模式之一,模仿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模仿手段,从行为本身来看,应该算是一种抄袭,是创造的反义词,它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技术或能力有多好。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成功的发明或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应该视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想对初学者提出的建议是:要尽快找到你钦佩和喜欢的设计师,并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地模仿他的设计技巧和风格,以此来培养感觉和练习技巧。在这个学习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喜新厌旧”,从这里学到一点,再从那里学到一点,最终你能发现自已的长处,并且形成自已的设计风格。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种好的学习模式都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你对别人作品的模仿是一成不变的,那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学会举一反三,才是模仿学习的意义所在。
3 提高审美能力
作为设计师,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住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东西,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单凭一时感觉的灵性而缺少后天的艺术素养的培植,是难以形成非凡的才情底蕴的。
因此,你若想学好服装设计,就必须要多接触相关的艺术门类,比如多听音乐会、多看艺术展览,让各种艺术的美不断地感染你、熏陶你,使你不断加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你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品味。要记住,不要在意别人说你眼高手低,相反的,我认为这种评价是值得高兴的,因为,只有“眼高”的人才能促使“手高”,眼不高的人,手永远也不会高起来。
4 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为什么世界名师,而是希望活得滋润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分类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轻易转移阵地,频繁跳槽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
你是在做设计,但是不要求你沉湎于设计。千万不可一天恨不能有365小时一门心思钻研设计!不要去做设计高手,而要努力成为综合素质高手。在企业里混,我们有时候会瞧不起某人,说ta“什么都不懂,凭什么升职加薪升官”,这是普遍的典型的设计师的迂腐之言。但是在其位谋其政,每一个人都有其善任的领域,你要做的就是逐渐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和性格缺陷,不然将来可能连设计总监都无法胜任,尽管你可能设计能力很不错!
5 培养对市场的敏感度
在一个服装公司中,什么是企业的核心?什么才能够真正为公司发展和品牌扩展做出最大贡献?多数人会认为产品设计是最重要的核心,没有好的产品设计就不会有好的发展。而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好的设计呢?
有些公司认为好的设计师会给公司带来与众不同的、新奇的设计,是顾客在其他品牌店中没有看到过并被其吸引的产品,这样的新产品可以称其为好的设计。而有些公司则认为卖得好的产品就是好设计,它可能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购买和日常穿着的。
也就是说,设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师要根据目标顾客的爱好来进行设计。由此,所有的服装企业里的设计师通常会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设计而设计的设计师,另一类则是为市场而设计的设计师。
作为一个服装企业,市场的份额是最具说服力的。我们到底应该让设计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展现出自己的设计思想;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一些市场和消费者的因素,多设计一些消费者已接受和认同的款式,用以提高公司的销售额?
放眼国际市场,多数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创业初期都以其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顾客的要求就逐渐占具了主导地位。虽然企业各不相同,但是那些遍布世界的并被多数人认同的品牌中,早期销售成功的设计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这些品牌在设计的理念中加入了营销的理念,但是,去要求一个以设计为专业的人来考虑营销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最终的问题是,聘用哪类设计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有独特设计风格的,是能延续公司风格的,还是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满足顾客愿望为设计出发点的?
当然,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家服装企业都必须在市场中有一个准确和适合的定位,设计的风格只有在确定了目标顾客群,并充分了解其全部信息以后才能决定。对于一般的服装企业来说,盈利则是投资的最大动力。否则再好的设计师,再与众不同的设计,没有市场的认同,就没有品牌的发展空间。
6 主动创造实践机会
有许多在校学生常常抱怨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太少,坦白地讲,这的确是现有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要想改进,需要时间,因为这涉及众多方面原因,靠学校的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学校在实践教学上的不足和困难而放弃主动学习的机会。大家知道,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有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
在不影响正常校内学习的情况下,要主动为自已创造实践的机会,比如参加各种时装赛事、去服装企业兼职、给在企业服务的学长做助手等。
教科书里说服装几个要素包括面料,颜色,款式,我们都普遍认同,应该加上“生产质量”这一点,如果能够把样衣做出来,效果也很满意,但是大货生产如果不成功,便前期所有的开发都前功尽弃。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些都跟设计师无关,但是我想说的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服装从前期开发到大货生产成品出来,你都应该运筹帷幄,哪个细节难做,哪个地方容易出问题,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你要完全掌控到。
作为刚进公司的菜鸟,要多看多学多画图,争取出图出款的机会。虽然进入了服装企业,与制版、裁剪、样衣都会有所接触,但是专攻设计的你,当然不可能有直接动手实践的机会,甚至连接触都很少。
当理论知识占据你的大部分设计理念时,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阻碍,吸收新知识会费劲一些,进步也较慢。最近示尚君经常提及的室友,她是一个设计助理,前几天刚买了缝纫机和立裁模特道具,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件衣服的过程,理论结合实际,摸索经验。
7 熟悉季度出款流程
贴一段来自知乎答主@丑石羊 分享的新季度出款流程:
设计总监根据拿到的新一季流行趋势报告,参考前面在秀场、视频、样衣、企划等内容,将整季度或按品类或按波段分解到各个设计师手上。设计师开始学习前面说的东西,同时参加市调。市调重点是海选面料和辅料(价格控制是重点)、构思设计点,找面料、辅料供应商对设计点做前期打样实验。
设计师开始出设计图稿(因为专业的原因,这里跳过手绘稿,直接到coreldraw成稿出来)。设计稿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廓形、设计点、上身效果、使用面料、使用辅料等。设计图稿转交技术部版师,设计师和版师沟通,讲出自己的想法。版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师的沟通将设计稿做成纸质样板,过程中设计师与版师随时沟通。
纸质样板出来后,设计助理根据设计稿上面标注的面料辅料开始配物料(版师会标注用量),之后交样衣房做第一件样衣。公司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用线型号及车缝方式,如果设计稿上面没有特殊标注,一切就按约定俗成的来。第一件成衣出来,设计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手工的装订标准,讲解给手工阿姨,手工阿姨按照讲解或者画的图稿订手工(像珠啊钻啊这些)。手工完成,第一件样衣就出来了。
样衣出来后,公司的试衣模特开始试衣,看上身效果。第一次审样的时候设计师、版师、样衣制作师傅全程跟进,商讨修改细节。完事之后版师改纸样,样衣师傅重新做第二件。这样重复,直到衣服完全达到了大家的期望为止。
成衣交技术部工艺师,工艺师开始核对工艺,有批量生产风险的提出来做风险评估,没有的开始放码(从标准M码放到S/M/L/XL/XXL码)写工艺单(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稿、款号、设计师、版师、面料、辅料、工艺标准、整烫标准、挂牌标准、洗涤标准、包装标准、运输标准等)。同时排大货唛架,为批量生产做准备。
返回设计师这边,现在已经完成了一件衣服。接下来重复上面的节奏,直到完成一杆(一根陈列杆,在8-13件左右,具体看设计企划的要求)、齐色(每件衣服都可以有多套色,具体看设计企划的要求)、一个系列、一个波段、一个季度的所有样衣。
然后是准备订货会。设计师开始写单款FAB、搭配FAB等。并选出一定的搭配款(包括但不限于上下搭、内外搭、搭饰品等)、排列走秀顺序在订货会走秀时用。搭配款和单款会在订货会之前拉出去拍商品图片,印刷订货手册。同时设计师协助陈列部做橱窗出模等方案。
好了,一季忙完了。回去休息两三天,回来下一季的加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