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纹、斜纹、缎纹的变化组织你都了解么?
变化组织: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变化原组织中某个条件,如纱线循环数、浮长、飞数、斜纹线方向等,从而形成新的组织。
变化组织
平纹变化组织 斜纹变化组织 缎纹变化组织
平纹变化组织
1重平组织
经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着经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纬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着纬纱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图(甲)为2∕2经重平(读二上二下经重平)。
图(乙)为2∕2纬重平组织(读二上二下纬重平)。
经重平织物表面呈现横凸条纹,纬重平织物呈现纵凸条纹,并可借助经、纬纱的粗细搭配而使凸纹更为明显。
2∕2经重平组织常用于毛巾织物的地组织,
2∕2纬重平组织常用于织物的布边组织。
2变化重平组织
当重平组织中的浮长线长短不同时,称变化重平组织。
(甲)为2∕1(二上一下)变化纬重平组织
(乙)为2∕1(二上一下)变化经重平组织
2∕1变化纬重平组织,或2∕1变化经重平组织常用于夏季的麻纱织物的组织, 2∕1变化经重平组织常用于毛巾织物的地组织。
3方平组织
方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着经、纬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
织物外观呈板块状席纹,或织物表面有四方形或十字形花纹,或有小颗粒状 ,质地松软。有一定的抗皱性能,悬垂性较好,但易勾丝,耐磨性不如平纹组织。
在色织时织物表面可呈现色彩美丽、式样新颖的小方块花纹。
2/2方平组织常用作各种织物的边组织。
4变化方平组织
由平纹、重平和方平3种组织组合而成,或由不同的变化方平组织混合面成。 多用于仿麻织物。
斜纹变化组织
在原组织斜纹的基础上,通过延长经、纬组织点,或改变飞数,或改变斜纹线方向,或增加斜纹条数,或兼用几种方法变化而得到的斜纹组织。
1加强斜纹
是在斜纹组织的单个组织点旁沿经向或纬向增加其组织点而成。(使组织中没有单个组织点的斜纹组织)
应用:哗叽、华达呢、双面卡其都采用2/2加强斜纹;
斜纹织物的边组织常采用2/2加强斜纹。
2复合斜纹
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粗细不同的,由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构成的斜纹线组成的变化斜纹组织。
复合斜纹一般是简单斜纹和加强斜纹的联合。
3角度斜纹
①正则斜纹
正则斜纹:斜纹线与纬纱的夹角约呈45°的斜纹组织为正则斜纹
②角度斜纹
角度斜纹:斜纹线与纬纱的夹角不等于45°的斜纹组织。
A、急斜纹:斜纹角度大于45°的斜纹。
B、缓斜纹:斜纹角度小于45°的斜纹。
③影响斜纹倾斜角的因素
I、改变经纬纱的密度Pj、Pw
Pj> Pw,斜纹线倾斜角>45° (乙)
Pj<Pw, 斜纹线倾斜角<45° (丙)
II、改变经、纬向飞数值S
增大Sj,斜纹线的倾斜角度>45°,称为急斜纹组织;
增大Sw,斜纹线的倾斜角度<45,称为缓斜纹组织;
III、同时改变密度P与飞数S
由此可知:在斜纹织物中,织物表面斜纹线的倾斜角度,是由飞数大小和经纬纱密度的比例决定的。经纬密不同,或Sj,Sw≠ ±1,斜纹线的角度α(或θ)会随之发生变化形成角度斜纹。
应用:卡其、华达呢等。卡其(70°)、华达呢(63°)的Pj >Pw, θ>45°
4山形斜纹
又称,人字形斜纹:改变斜纹线方向,使其一半向右倾斜,一半向左倾斜,在织物表面形成对称的连续山形斜纹。
应用:人字呢、大衣呢、女式呢等。
5破斜纹
与山形斜纹不同的是,破斜纹的左右斜纹之间存在明显的断界。
破斜纹一般以双面斜纹为础组织较好。
应用:人字呢、海力蒙等。
6菱形斜纹
织物表面呈现菱形斜纹纹路
7锯齿形斜纹
与山形斜纹不同的是:山峰和面谷不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呈锯齿状。
8芦席斜纹
利用改变斜纹线方向,一部分斜纹线向右,另一部分斜纹线向左,外观呈芦席状。
缎纹变化组织
以缎纹组织为基础。对组织点数、飞数等加以变化得到的缎纹组织。
1加强缎纹
是以原组织中的缎纹组织为基础,在其单个经(或纬)组织点四周添加单个或多个经(或纬)组织点而形成的。
2变则缎纹
在一个完全组织内,缎纹的组织飞数是变数,称为变则缎纹
图所示是六枚变则缎纹,其飞数S是变化的。其纬向飞数为4、3、2、2、3。
八枚变则纬面缎纹,飞数Sw 为6、5、6、4、2、3、2。
3重缎纹
延长缎纹组织的纬(经)向组织循环根数,叫重纬(经)缎纹。
4阴影缎纹
经面缎纹逐渐过渡到纬面缎纹,纬面缎纹过渡到经而缎纹,或从经面缎纹过渡到纬面缎纹之后再过渡到经面缎纹。
文章来源:布博士,百度文库
色牢度、颜色牢度、沾色牢度的区别
色牢度
色牢度(Color fastness)又称染色牢度、染色坚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纺织品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照、洗涤、熨烫、汗渍、摩擦和化学药剂等各种外界的作用,有些印染纺织品还经过特殊的整理加工,如树脂整理、阻燃整理、砂洗、磨毛等,这就要求印染纺织品的色泽相对保持一定牢度。
颜色牢度
颜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有色纤维、织物或其他着色物的颜色,在加工与使用过程中讨遭受日光、洗涤、摩擦、汗渍等各种授蚀作用的抵抗能力。
颜色丰度的评级,除耐光旧晒)牢度为R级外,其他都为5级。级数越高,表示色牢度越好。皮革测定方法有褪色(皮革本身颜色变化)和沾色l对接触物的沾染两种。
褪色试验是皮革试样依规定条件处理后,该试样与未经处理试验样uu之间的颜色差别,以标准灰色样卡对比定级。沾色试验是将试样与标准白布按规定条件按触,白布受试样颜色转移沽染的程度确定,以灰色沾色样卡衡量定级。
沾色牢度
由不同颜色部分组成的成衣,在储存时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个区域向另一区域迁移的情况,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这种现象不同于升华,因为它是在低于升华温度下进行,而且非升华染料也会发生此现象。主要反映在涤纶等化纤面料的迁移上,其它原材料也有。
颜色转移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染料发生了转移,尤其是分散、活性染料的浮色和纤维内迁移游离出来的染料,可能对另外一种样品表面的纤维进行上染;尤其深色对浅色的上染,从而以颗粒状、压印状滞留在另一样品的表面。二是纤维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了脱落,从一个样品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样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