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但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率先进入发展新常态。在国内,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紧张、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国际,纺织工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走出去”布局全球,瞄准全球市场、整合全球资源,成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丝路的核心资源
“一带一路”倡议,其深厚的根源,源自于我国与亚欧大陆国家悠久的贸易联系和历史情结。
2100多年前,我国古代汉朝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我国连接东南亚直至亚欧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这两条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与亚欧国家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而以丝绸为主的纺织品贸易,成为这两条通道上绵延千年的血脉,源远流长,见证了中国曾经有过的历史辉煌。
■ 以丝绸为主的纺织品贸易,见证了中国曾有过的历史辉煌。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啓了交通要道,打破了游牧民族对丝路贸易的垄断,让西行变得容易。后来,汉武帝为了促进这种贸易的发展,鼓励大家到西域各国去经商,还大量招募商人,并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吸引更多的人从事丝绸之路贸易活动,从而推动了与西域之间的经济交流。
同样,西汉时期从中国广东向外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远航至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公元一、二世纪,聚居在地中海的商人更是以印度东海岸为中转基地,从海上向中国伸出了触角,开始了贸易往来。到了唐代,这条运输丝绸到西方的航路,通到了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最远达至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巴士拉。十五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更是把海上丝绸之路带到了一个鼎盛发展的时代。
随着中国丝绸等纺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及更遥远的西方,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丝绸之路虽然以丝绸贸易为开端, 但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贸易的范畴,已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那时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应该首推以丝绸为代表的包括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助开新局
一直以来,纺织业都是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收入、加快工业化以及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等方面,贡献良多、成就斐然。
■ 在古时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丝绸都被视为珍品。
据《当代中国对外贸易》一书记载: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间,创汇在十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当时是三个,除了石油,还有两个是纺织品:服装和棉布;创汇在一亿美元至十亿美元的商品中,前十五位中纺织品占了七席,分别是棉花、棉针织品、抽纱、棉涤纶布、绸缎、棉织品、棉纱。现在的外贸创汇大户,家用电器和彩色电视机,那时才刚刚冒个尖,排在13和15位。纺织品年出口总额,曾经超过石油居第一位,1988年达82.5亿美元,占当年整个出口总额406.4亿美元的20.4%,可见,纺织品贸易对我们国家有多么的重要。
近年来,纺织品贸易格局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已占全球份额的38.55%;而据海关总署统计,201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为2906亿美元。其中,出口2672.5亿美元,约占我国当年出口总额的12.7%。这表明,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权重大,责任也大,挑战更大。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外贸形势和不少制约因素。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回升的可能性较低,疲弱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善。二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东盟及非洲、拉美等一些劳动力成本低洼地国家,正在进入和成为未来的纺织业制造基地,产业转移和行业订单外移,正在对我国纺织品贸易构成挑战。三是国内成本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原材料与人力成本逐渐上升,劳动力成本则接近东欧国家水平。四是缺乏有效的增长点。根据预测,今年纺织行业零增长可能性加大。五是我国纺织企业除了面对外部竞争外,还要面临更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尤其以印度、秘鲁、巴西较为突出。
面对各种挑战,我国纺织企业要加快转型、调整,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把眼光和视野,从传统市场转向更加开阔的世界,成就一个同样能够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新格局。
新思路走出新出路
当前,我国纺织业正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十三五”各项政策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纺织品贸易的新增长点,我们适应全球竞争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谋划和布局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一定要调整市场布局。三大传统市场,依旧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战场,竞争要着力于全面提高质量,以发展中高端产品为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我们可立足于现有基础,大力开拓和深耕南亚、中亚和中东欧市场。对东盟,则要加强产业链融合,实现部分产业转移。通过平衡布局全球市场,实现我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企业一定要转型升级。信息时代由于科技进步,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极快,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方向以及商品的性价比要求趋于精凖,数量需求在下降,质量需求在提高,致使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着国际市场对中、高品质产品的追求,我国原有的纺织品外贸优势在减弱,原有的生产模式已难有大的发展。企业应该改变以往的生产策略,通过创新来增强竞争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加快完成转型升级。
三是一定要精心做好产品。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要为市场或社会提供最好和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从而获得利润,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开拓市场,不能因为其需求档次低,就粗制滥造,砸了我们的牌子,毁了我们的形象。
四是一定要注入文化的元素。在“一带一路”上,我们要学会通过产品与各国进行文明的对话。我们的纺织品服装,既要善于用我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来影响人,也要善于用我们的文明发展和技术成果来感染人,从而引领潮流、引导消费。当然,这也应该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追求的更高目标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