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白鲨·五爱杯2021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在福建长乐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杨纪朝、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王启明、长乐区工信局主任科员陈容俤、福州市长乐区棉纺协会秘书长高鸿毅、福州市长乐区化纤纺织协会秘书长林德锦、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钢、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万春、福建新华源集团董事长陈宗立、福建旭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济宝、青岛双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臻、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田、董事长MR.Serra、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加阳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200多家的纺织、纺机企业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主办,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福州市长乐区棉纺协会、福州市长乐区化纤纺织协会联合主办,白鲨针布、无锡二橡胶冠名,双清智能、品特裕华、环球集团协办,支持单位为新华源。
开幕式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主任、《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社长刘强主持。
致辞
高勇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们在纺织行业推出的“6+1”条智能化生产线,其中棉纺智能生产线是推广最快的,已经装备了数百万锭。在棉纺成套装备技术提升数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我们的器材产品也有了长足进步。针布、钢领钢丝圈、皮辊现在已经和世界水平接近或持平。28号我们在尤溪进行了境泉金属针布的技术鉴定,境泉针布在单机上使用已超过2400吨,仍然很锋利,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们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要在强国的征程上实现新的进步,难度会越来越多。为此,中央提出了在新格局下,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循环相辅的双循环格局,纺织工业要考虑如何适应这个新格局。在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格局下,国家提出了以消费带动大循环的思路,行业内有不少人认为,拉动消费会拉动纺织品消费,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国内促进消费,可能并不是要促进消费品消费水平,因为主要消费品的消费水平在国内已经不低了,比如,人均纤维消费量已经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国家提出的促进消费,重点是要促进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我们不能指望像过去一样,靠扩大规模促进我们的消费,同时,我们要丰富产品品种,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多生产消费者满意的消费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国内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水平,此外,我们还要调整我们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
刘强在致辞中表示,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经济复苏出现了不稳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原料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新的机遇。纺织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要持续巩固国际产业制造优势和加强自主可控、不可替代性,要不断推进供应链的工业化布局,以降低市场风险,助力纺织企业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辟新格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把握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多个维度,为构建高质量发展勾画全局蓝图。
王启明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福建纺织行业广大员工,努力拼搏,战胜了新冠疫情,与2019年相比,2020年福建纺织总体下降不到1%,主要产品化纤、长丝织物、服装以及抗疫物资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一二月份,整个福建纺织取得了比较好的增长,总体增长28%。全省的纺纱企业超过百家,其中长乐跟福州地区50多个,纱锭规模突破1500万锭,福州地区有800万锭,长乐地区700多万锭。长乐棉纺大型企业有比较优势,规模100万以上的有新华源集团、长源纺织集团等。尽管福建纺纱取得长足发展,但对比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纤维、材料的开发应用,高性能纱线的产品设计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消化吸收、棉纺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当前,纺织行业正处在从工业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大变革新时代,这次会议邀请了纺织行业的领导、高校知名教授、著名企业高层技术权威与福建纺织行业传经送宝、交流经验,必将对福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双循环的新发展环境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永钢介绍,白鲨针布公司创建于1962年,到明年就60周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公司专注于梳理元器件的生产、研发与服务,目前产品已经涉及棉纺、毛纺、麻纺、产业用纺织品、起毛后整理等纺织业领域。由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知名企业。
他简短汇报了在工作中的体会。第一,白鲨人坚持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工作中培训,在培训中工作,把针布生产的上百个关节一一分解,逐一制定规则,认真总结,形成可靠的工艺技术;其二,白鲨人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天天进步的行业精神,针布虽然是小产品,但是从他的材料生产、专门设备到产品设计,市场上都没有供应商可以规模提供,只能靠企业自己认真学习摸索。在这个过程中,白鲨同样经历了从模仿到尝试自我创新,并实现超越自我的过程。“十四五”开年,可以自豪地讲,白鲨人在针布方面实现了突破,这个产品无论是从制造的专门装备,还是设计都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我们真正体会到,核心技术是偷不来,学不来也买不来的,只有靠自己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第三条,白鲨人树立了百年针布、梳理专家的目标,坚持发扬专心、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
胡万春说,65年来,无论是生产规模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一直在国内保持领先。近几年来,公司更注重售前的技术交流,售后的技术服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双向交流的技术平台和机制,与纺织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频繁。
随着纺织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无锡二橡胶将紧跟潮流、不断创新,以适应纺织高速化、差别化、精细化的要求,同时也借本次会议,倾听专家意见、交流技术热点、探讨开发方向,为五爱胶辊胶圈的发展奠定更加扎实、可靠的基础。
开幕环节还进行了“白鲨·五爱杯”2021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征文评选结果公布及颁奖典礼活动。
主题报告.上午
该环节由《棉纺织技术》期刊社新传媒运营总监梁亚阁主持。
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原总工吴腊梅作了题为“纺织企业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创新应用与实践”的报告。她提到,当前,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纺织企业不断进行内部升级,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树立质量成本意识,是打造企业内部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思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消化吸收智能化控制手段,推进产品质量的长效稳定和提升。
吴腊梅说,精细化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技术;智能化质量控制手段是稳定提升产品质量的保障;梳理质量成本意识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总之,精细化质量管理,就是要理顺企业内部每一项质量管理工作,培养一批技术精湛、会纺纱、有创造力的技术团队,消化吸收智能化、科技化、系统化的技术手段,满足市场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企业的综合实力。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棉纺总工程师陈玉峰在“现代梳理技术创新优势及对纱线质量提升的实践探讨”报告中对现在纺纱技术在新材料、新型纺纱技术、智能化新技术、设备维护维护新型化等新趋势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当前梳理技术存在“梳理针布适纺范围存在兼容和适纺范围面窄,梳理要求和纤维性能矛盾、梳理工艺与纺纱新技术的矛盾,梳理工艺与纺纱新技术的矛盾,梳理针布周期和智能化的矛盾”等问题。
陈玉峰还对当前企业对梳理新器材存在误区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保护纤维,一味追求速度低、大隔距,忽略了开松效果;梳理充分,一味追求紧隔距、高速度、忽略了纤维保护;梳理有限,纤维性能不同,不能简单的以梳理为重心,差别化以转移优先梳理兼顾。
面对当前梳理技术发展出现的高质、高产、高速、智能化、适用范围广等新趋势,陈玉峰说,针对纺纱进步的新趋势以及梳理存在的问题,梳理技术创新应该主要围绕纤维性能系统针布优化创新设计和配置,梳理工艺针对梳理技术的矛盾进行优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梳理质量的提升,达到梳理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无锡二橡胶服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邵焕在题为“差别化纤维纺纱牵伸用胺辊开发设计与产品品质提升实践”的报告中说,为了满足先进纺织机械智能化、高速化;满足纺纱形式多样化;满足适纺品种差异化;对纺纱牵伸胶辊使用提升要求,胶辊胶圈设计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即耐油性、抗静电性;耐磨性、抗压变性;耐撕裂、抗损伤性;耐热性、抗老化性,并从新材料、新工艺应用。
福建新华源纺织集团技术部总经理、福建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云利作了“浅谈非棉纤维产业化应用和体会”的报告,从非棉纤维产业化应用的趋势、非棉纤维产业化创新探讨、非棉纤维产业化应用的体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主题报告&新技术发布.下午
该部分由《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部主任杨家密主持。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德州富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雒书华作了题为“纺企精益运营、低库存、快反应、高质量策略制定及效果分析” 的报告。
他表示,“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纺织行业将通过高质量发展,巩固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稳固建立国民经济与发展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基础产业。作为实体企业,如何求生存?什么才是应对不利条件的措施?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企业高管都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有效改善办法来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导入精益管理模式,精益管理的“精”、“益”就是要用少的资源,产生多的价值。他介绍,精益生产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顾客确定价值、不断持续完善、识别价值流、需求拉动、价值流动。
青岛双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臻在“智能装备(筒纱包装/理管机)关键技术分析与探讨”的报告中介绍,青岛双清智能公司研制的筒纱包装机技术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双通道配重(该系统具有专利设计、轻量化系统、系统容错性、大小纱配比等特点)、整袋码垛、自动上袋成包/自动缝口等。
山东三阳纺织有限公司生技部副部长崔士涛对“后道好用的高品质纱线生产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想做客户满意的纱线,整体来说就是要减少纱疵,特别是A2、B2等细小疵点,抓好降低纱线强力CV,捻度CV,降低-30%细节,做好纱线条干CVb,降低纱线毛羽以及毛羽CV,降低筒纱内乱纱数量等几个关键点,提高下游工序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提高布面质量。提高纱线质量,需要把控制重点放在牵伸、梳理上,根据原料状态设置合理的牵伸、梳理工艺以及专件状态是降低常发性纱疵的前提和基础。
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永龙在题为“单锭监测系统的应用与企业提质增效案例分析”的报告中对单锭检测系统应用分析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包芯纱、花式纺纱产品以及裕华摇架、紧密纺等产品进行了展示。
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教授张初阳作了“散棉和纱线的品质与生态染色技术”报告。他指出,环境和生态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国家声誉,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否生存的问题,解决染色废水排放已经迫在眉睫,并对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含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无浆料浆纱技术进行了介绍。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加阳作了题为“环球智工厂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报告。他介绍,招工难是大势所趋,纺织厂迫切需要装备筒纱包装设备,补上短板,以期待早日实现纺纱智能化和数字化。智能化不止减少用人,同时可以实现精准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环球公司对所有包装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质量检测、贴标、喷码、单个筒纱质量追溯,多品种柔性生产等物流包装关键技术已经实现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
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张学明作“纺织厂节能增效提品质重点项目实践”报告。他说,为了给纺织厂生产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缓解纺企用工紧张,顺应绿色环保发展,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出一些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解决办法,并在节能增效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升级转型,需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持续为纺织厂节能增效提供新思路。节能减排,增效创新,一定会为企业带来高效益发展。
郑州天启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王永华作了题为“信息化/智能化在保证纺织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的报告。
福建旭源纺织有限公司厂长、福建隆源纺织有限公司工程曾贤宏作了“高品质混纺纱线生产关键技术解析”的报告。他指出,高品质混纺纱线要关注原料优选,对梳理提高伸直度和疵点排除率,纤维均匀混合控制混纺比,优化牵伸工艺和器材提高条干、系统控制减少A1纱疵等提出了较高要求等关键点,并对其进行控制和优化,最终解决纱线的成纱质量和终端质量。
河北佰斯特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峰对“新特品种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及质量控制难点”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要吃透原料特性,把住源头关,做到有的放矢,并对汉麻、蚕丝、舒弹丝、超细旦涤纶高支纱、细旦纤维素高支纱系列产品的工艺设计要点及质量控制难点经验进行了分享。
杨纪朝在总结发言中谈到几点体会:一是,会议演讲内容非常丰富,信息量比较大,涉及范围很广,各有特色;二是,我们的企业一直在创新的路上,既有实践经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又有理论基础。无论是创新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企业,只有企业创新搞好了,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了,行业发展才能落到实处;三是,大家都准备得十分充分,图文并茂;四是,本次会议是第18届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企业参与,与主办方长期注重演讲主题,注重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有直接关系。
30日晚上举行了“白鲨·五爱”之夜答谢晚宴。

31日,与会代表参观了福建新华源集团,并在现场进行了新华源-白鲨针布-辽东学院纤维应用研究站揭牌仪式。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