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小镇视点:由“中国皮都”陷入转型困境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7-10-26  阅读数:10443

成就蠡县留史“中国皮都”地位的是其庞大的皮革原料市场,其最高年经营各类皮张6000万张,占国内市场的30%,国际市场12%。尽管市场份额很大,但整个皮革产业却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


这是一则旧闻,去年5月23日的《中国经营报》刊登《“中国皮都”河北蠡县留史陷转型困境》一文,读后令人警醒。在分析蠡县留史皮革产业陷入转型困境原因时,记者的评析鞭辟入里:表面上与环保压顶有关,但深层次的问题是未能抓住历史的机遇进行产业升级。



成就蠡县留史“中国皮都”地位的是其庞大的皮革原料市场,其最高年经营各类皮张6000万张,占国内市场的30%,国际市场12%。尽管市场份额很大,但整个皮革产业却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其弊端显而易见:1、利润低。其生意最好时期的毛利率仅有5%左右,其获得利润的最大来源是依靠皮张市场价格的波动;2、赊欠严重。整个皮革产业链条从皮革货栈-皮革加工厂-服装厂-服装批发商各个环节层层赊销。且留史镇大部分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一、二环节上(皮革货栈和皮革加工厂),其与终端回款环节相隔较远,被“黄账”的风险极大;3、政策风险大。皮革加工污染主要包括硝染工艺处理过程中对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和污染,燃煤锅炉对大气的污染等。在国家加大环保监管力度的形势下,其面临关停的风险持续加大。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居于产业链最底端,且留下沉重环保欠账的产业不走向衰落都不正常。就连当地领导的思路也是宁愿把这个产业砍掉,也不能牺牲环境了。



客观来说,作为一个兴起于战国时期有着上千年发展历史的产业,当地政府也并未轻言放弃,也想到过要想摆脱在产业链底端徘徊的窘境,并倡导产业转型升级,但我们看到,当地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只停留在对原有模式的“修修补补”和“口头倡导”而已,缺乏战略性的措施和实实在在的动作。2009年是蠡县皮革产业最后的辉煌,6000万张皮革的产销量和“占国内市场30%、国际市场12%的市场份额”暂时“麻醉”了当时的政府和企业,也使他们忘记了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在这个时候,与之有着相同产业背景、且相距不足百公里的河北辛集,却开始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辛集国际皮革城,并在2010年开业运营,成功实现了辛集皮革业从原料向服装、箱包等终端产品的转型;而浙江海宁皮革商则广辟销售渠道,相继在沭阳、新乡、辽宁、内蒙等地开设海宁皮革城,不但把产业链的终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还使“海宁皮革”成为中国皮革“时尚+流行”的代名词。而此时的蠡县呢?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污染专项整治,仅2007年就关停整改涉污企业242家,拆除转移1400余个,封企业自备井100余口……这样做的结果是,到2015年,其皮革产量降为3000万张,仅是2009年的一半。而到了2016年,随着环保政策的加紧,其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并最终成为中国经营报记者笔下这篇《中国皮都河北蠡县留史陷转型困境》的写照。


对于今天的结果,蠡县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说:一次次的环境治理,使蠡县的产业逐渐萎缩,但却成就了辛集,因为这些人最终都去辛集买地建厂了。


这位负责人从环保角度审视了蠡县皮革产业衰败的原因,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为什么同样的企业在蠡县不能干,跑到辛集却可以干,除了一些先天性因素之外(蠡县位于白洋淀上游,排放标准高于辛集),更重要的是蠡县政府在为企业赋能上的缺位。1、缺乏系统性规划,住宅区和工厂混合建设,直接导致污染治理的高成本;2、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污水处理厂与实际排污能力不匹配。污水处理厂的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蠡县不能效仿其他县域啊,因为这关系到你整个产业的生死存亡;3、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上没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效仿辛集、肃宁等地建设皮革专业市场,效仿海宁外出拓展市场等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事为鉴,可以少走弯路。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作者的感慨,是因为蠡县的皮革产业与清河羊绒产业在产品类别、产业结构、从业人群、市场份额等方面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遥想10年前,在发生税案风波之后,如果不是县委政府不遗余力的想办法,企业是否都跑到外地去发展了;如果我们没有建设羊绒制品市场,产业是否依然停留在梳绒这个环节;如果没有对电子商务的大力扶持和引导,是不是也不会有如今充满活力的羊绒“新生代”……


蠡县皮革产业的衰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感慨之余我们又很庆幸,在推动羊绒产业的发展上,清河县委政府是清醒和睿智的,他们牢记一点,无论哪一届党委政府都不能把“羊绒”这个富民强县的产业丢掉,而应该不遗余力地把这个产业推向新的高度。尤其是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上任后,进一步明确了羊绒产业的发展定位,那就是立足全球市场,全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羊绒产销基地、世界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世界羊绒原料价格形成发布中心、世界羊绒服饰智能织造中心、世界羊绒时装设计与流行趋势发布中心、世界羊绒时尚品牌博览中心”。并确定了“补齐短板、丰富要素、突出项目、强化招商”的推进措施,从而使清河羊绒未来的发展方向既有高度又有可操作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企业家的自身努力,也要有政府的主动作为。事实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羊绒产业并非高枕无忧,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清河羊绒产业并没有完全摆脱在产业链低端徘徊的局面,我们依然存在终端销售渠道不畅、品牌知名度不高、研发创意缺乏的问题,我们也同样面临着环保的巨大压力;面对发展的既定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避免重蹈蠡县皮革产业的覆辙,值得我们每个领导和企业家深思。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