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17,是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展壮大的20年,也是中国时尚产业高速发展的20年。借此契机,我们邀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时装评论委员会委员,通过简短文字,从大时尚的角度,阐述对中国时尚变迁、发展变化的观察、感受与观点。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
周晓鹏
时尚,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每个时代有属于自己的时尚。
1997年,香港的回归使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它与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关系,那时大家还在为拥有一辆最新款的山地车而开心不已。十年后的2007年,时尚定义是符合时代潮流、个性、超前或创新,内外兼修是最贴近当时的时尚标准。2017年,互联网的兴起,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渗透进人们生活。中国时尚呈现六大特征:科技化、群体化、地域化、娱乐化、奢侈化、品牌化。
中国用20年完成了欧洲的百年时尚历程,并仍在不断发展中。正如德国哲学家齐奥尔格·西美尔说过的:“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被特定的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收它的路上。” 中国时尚仍在路上。
新华社高级记者、摄影部采访室副主任
陈建力
时尚是基于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产物。中国时尚发展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才慢慢开始的,时尚的概念深入人心也就短短的二十多年。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尚消费市场的趋势。
目前,中国在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已开始大踏步向前迈进,特别是中国80后以后的群体已开始注意个性化,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资讯、审美观念、流行趋势等都已和世界同步,中国和世界时尚终究会融合在一起,世界的就是中国的,中国的也将会引领世界潮流的时代就在眼前。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副社长
刘萍
二十年来,中国优秀的时装设计师和中国大地上热爱生活、追赶潮流的先行者们,以自己的创见和创举,一起引领了中国的时尚大潮,共同塑造了中国富足、美好、绚丽多姿的社会风貌。1997-2017年,也是中国时尚业者和中国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从少有涉猎、无知无觉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可贵历程。
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广泛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揭示着时尚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深刻联系;而代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的时尚文化,更反映了中国基因的时尚表达在全球时尚潮涌中的独特风貌。在传承与发展中,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时尚最深厚的根基,也必将为世界时尚贡献最独特的价值。
《中国纺织》杂志社社长
蒋蕾
中国时尚20年,我们看到了突破传统的大胆实验,看到了复古演绎的审美轮回,也看到了传承中的开拓创新。
纵观20年间,能真切地感受到时尚变化的轨迹:走向智能制造,机械化、自动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科技元素的融入不断打造出竞争新优势;走向绿色制造,追求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向文化赋予产业高附加值,原创自主品牌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互联网+”席卷之下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倡导个性化,人人都可以发声。上述产业推进转型升级、践行供给侧改革精神的种种,在我眼里,便是纺织产业的时尚,并且可以说是对时尚理念鞭辟入里的求索。
时尚是一种艺术,人投射于其中的智慧与匠心才是内核,唯有这样,时尚才不是一时之尚,而是可以经典永流传。
Fashion View主创人
田占国
中国时尚20年的发展,恰是中国社会在时代进程中精彩缤纷变化的直接外在体现。
在今天,由不断壮大的时尚从业者群体所打造出的中国时尚风格和中式时尚体系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时尚也已经由单一的服饰消费转化为万众创新的社会生活,并且形成一种可以触碰到的文化自信,令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发展。
得益于20年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时尚产业的各个环节在互联网时空中跨越交融,设计、生产、终端以及消费方式的多元无比复杂,来自加工工艺、新型材料的创新,与来自商业模式、物流渠道的变革,伴随着产业链的转移、人才的涌现和流动,让中国的时尚产业在百花齐放中走向和谐发展。
《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展望》杂志 副主编
王晴颖
记得柴静在一篇文章里写:“坐在那些金色大厅里的摇头摆尾的表演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歌与舞本来应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暮春三月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我看来,中国时尚的20年,也许就是这么一个重塑风骨、重汲情怀、重拾念想的20年。它可以是诗意的栖居,可以是炫酷的疾走,可以是笃静的寻根,也可以是张扬的超越……不管它幻化出多少张表情各异的面孔,都是在物质之外,关乎精神与欲念的一种自我苏醒。
在经历了漫长的自我苏醒之后,我们将迎来更加清醒的20年,通过精神与欲念的自我洗涤与不断进化,中国本土时尚将依托我们自己的文化母语,日臻成熟,清醒自持。唯有思想的独立行走,方能滤除浮华之沫,晋身国际主流时尚体系,发“金石声”,成为更坚韧、更独立、更光芒的一种存在。
环球网时尚频道、品鉴频道主编,时尚产业中心副总监
杨天晓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国内完成了第二轮消费结构升级。而20年后的今天,我们进入了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品消费向品质消费快速升级,带入时尚领域,可谓是春天到夏天的过度期。
20年前的春天,无数中国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扬帆起航,现如今闪耀在世界舞台上的他们,已经开始扶持新一批年轻设计师新人。我们从中国走向世界,不过就是这20年,那一条T台从幕后到最前端的时间。
时尚是关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从春天到夏天,我们再不会以“洋”为豪,而是懂得了这片土地的美好和价值。在这20年间,我们终于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这有时代背景的功劳,有整体经济增长的功劳,而更重要的是,这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功劳。
新华社新华丝路网总编辑
胡柳
回望20年,中国时尚从婴儿长成了少年,渐渐融入国际时尚的主流圏,成为有着“青春期冲动”的一支力量。
个人在跟踪报道“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三年多里,看到了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贸易越来越本土化,看到了“走出去”的企业和员工越来越融入当地的文化并被当地民众接受认同,看到了频繁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节庆、赛事,也看到了中国文化产品、时尚品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沿线国家的市场上。
在此视角下,“青春期”的中国时尚又多了一条国际化路径。在这条有着古老时尚含义、当下热度最高的“路”上,中国时尚怎么走?或将是我在未来的时尚观察与评论中,需要持续跟踪的议题。
新华网时尚频道主编
饶丹
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更应该是一个“品牌大国“,高素质制造业劳动力和世界级消费品市场,让中国优质的工厂制造供应链与它的消费市场水乳交融,二十年时尚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已经为中国生产出优质的时尚产品奠定了良好的生产基础和供应生态。
中国时尚品牌不能仅仅修补和完善原有的低端运作平台,必须随着市场变化进行根本性转变,清晰表达社会角色和审美情趣,在品牌建设中打磨高于一般水平的质量,从而促进时尚产业的再次飞跃。
当代时尚是一个国际化的窗口平台,我们渴求“创意的现代性”、“创新的传承性”,中国时尚要从文化和传统中提炼中国大美,才能让个性之美更好地呈现。中国品牌需要在历史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急速膨胀的发展机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国际潮流产生更多优质的对话。
中国时尚绝不仅是一时风流,今天众生追求的个人价值正在投射着时尚的影像定格,期待在云裳俪影繁华盛世中能遇见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时尚品牌。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曲馥
时尚在中国,曾经是千篇一律的潮流,曾经仿佛那么不食人间烟火。而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尚已经千姿百态的融入到中国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时尚已经不是从前那些几乎统一的发型装束,而是百花齐放的摇曳生姿,是每个人骨子里不同的个性和理解。巴黎时装周不再遥远,那只不过是9个小时的国际飞行,或者直接拿出手机就可以看的实时秀场直播。世界各地的时尚潮流,就这样立体、直接而迅速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蓬勃的融入中国的时尚产业。时尚不再稀有而高高在上,它出现在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仅是你脸上的妆容身上的服装,也是街头的楼宇和公共空间的装置。
这20年间的发展,让世界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让时尚,借助交通、通讯、交流等方式,变得无界,真正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FM106.6文艺之声首席记者、主持人
吕炜
最近,海南航空第五代空乘制服引发关注。这款由国际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设计的制服,有人因此想成为一名空乘。相比“国际灰”的第四代制服,也曾出现在电影《非诚勿扰》中,第五代制服更兼具中国传统与西方时尚。而演员范冰冰惊艳戛纳的“东方祥云”就出自劳伦斯•许之手。可以看出,随着中国文艺创作新意不断,服饰时尚和文化主题结合,日益成为新热点。
无论在时装设计品牌发布,还是设计企业展会交流,都离不开消费者这个最基础群体。有他们,才有企业设计师的创作机会和市场制作动力,也能进一步生动引导受众关注中国时装的创作革新。因此,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展和提升影响力,不仅靠业界的关注和努力创作,更重要的是做好中国国际时装周的文化品牌,做好和消费者互动,才能更广泛地将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国际设计师理念的佳作展示出来。愿中国国际时装周成为当今百姓生活的新时尚生活风向标!
知羹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文刀米公众号
刘米娜
20年的中国,城市青年对于美的追逐已经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了,不过,那时候夸赞“好看”说得很多的一个词是“洋气”。那时候,大街小巷林立不少休闲装品牌,胸前标有洋气的英文LOGO在那时候就已经很常见了。
20年过去了,整个社会在享受着信息逐渐零时差带来的便利,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正在与日俱增。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带动,另一方面,确实有很多年轻人自发的开始追寻文化的根。手工艺复兴、传统文化复兴都是这两年说得比较多的,从业者有这样的态度,消费者也有这样的需求。
从追逐“洋气”到中西合璧的freestyle,中国时尚二十年也见证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尽管还只是开始,但有理由坚信未来。
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
樊建恩
时尚就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而又充满活力的一种艺术,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灵感。以裙子为例,我国70年代初至80年代以白色半长裙子为主,后来逐步有了吊带裙、碎花裙、格子裙、一步裙甚至超短裙。然而21世纪的我们依然还是穿这样类型的衣裙,只不过设计感要比那个年代更新颖更创新,这种穿法我们称之为复古,而这种复古也逐步成为了一种时尚。
此外,中国时尚的发展,也引领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的人消费开始使用手机支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享受外卖美食。由此可见时尚,是大众普遍认可的方向,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引领。
总之,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是优雅、不凡感受,我们对时尚的不断追求,不断发展,促使了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艺术文化的繁荣。追求时尚,其实就是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
北京青年报时尚版资深时装编辑
郭士语
说起来,中国时尚这个大命题,真真正正走入寻常人生活,不过就是近10年的事。尽管如此,却没有人能够否认前十几年中国时尚人做的艰苦努力。如果没有彼时的砥砺前行,就不会有今日的遍地开花。
就像中国经济神一般的增长速度一样,中国时尚从开蒙到游刃有余,这20年已经走过了其他国家一百年的历程。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这也是令人担忧的。
欣喜的是,中国人对时尚产业的接受能力之强、掌握速度之快令这个产业在中国产生了无可匹敌的经济效应和国际影像;而担忧的是,当我们以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消费掉全球一半以上奢侈品之时,当我们全盘接收舶来文化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工业所遭受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消费者和产出者,能够少追捧外来奢侈品牌,以拥有本土高级定制为荣,并让我们的时尚文化,可以不受地域所限,也成为文化和经济输出的重要名片,才是接下来中国时尚行业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