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汉服日”登上提案,下一轮文化潮流高地来了吗?

发布时间:2021-06-18  阅读数:7516

汉服热的不断发酵,是以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背景的,在这一漫长的战线中,在影响力、创造力、专业性上具有优势的汉服博主们,是推动汉服对外不断出圈,对内统一认知的重要高地。在可预见的未来,汉服在大众内容消费中的重要性还将不断提升,期待看到更多有才、有颜、有抱负、有担当的同袍,让汉服真正走向全民,拥抱时代。

汉服热的不断发酵,以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背景。
作者 | 云缨客
编辑 | 陈 一
来源 | KOL使用手册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议设立国家“汉服日”,引发全网热议。

这是过去几年“汉服热”的一个缩影,这场发端于世纪初的文化浪潮,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开始加速融入主流经济与文化发展脉络中。

汉服复兴浪潮发展过程中,大众力量始终是重要参与者,尤其是为汉服文化奠定“关键意见”的众多硬核博主,为汉服文化破圈送上了不可忽视的助攻。

图片

从异类到炙手可热

“同袍”文化的发展

世纪初的几年,是汉服文化起步阶段,互联网论坛的兴起,让汉服研究从学术界走到了很多普通人的视野,“汉网”、“天汉”等论坛成为汉服文化的阵地,吸引了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用户参与。

据汉服圈资深研究者“齐鲁风”在《汉服复兴运动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到,早期的汉服圈,热爱汉服的人纷纷化身考据党,为了研究服饰细节,天南海北的同袍们废寝忘食投身古籍中,更有人为了将汉服相关概念推上热点,跑到天涯等大论坛上创建很多马甲。

经历汉服网络化、汉服社团化不同阶段的发展,汉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几年短视频的发展,让互联网内容生产迎来盛宴,也有越来越多的汉服博主们,投身汉服相关题材的创作中。

早期的汉服圈大V,多数都有极高的传统文化底蕴,如“齐鲁风”便是一位古琴老师,视频化时代,汉服博主们的构成更加多元化,传统文化素养不再是唯一的门槛,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汉服博主,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专业派

汉服的知识根节背后是盘根错节的传统文化,想要搞明白汉服,必然要在其中深耕,这些具备专业素养的博主,扮演了为普通爱好者科普的角色。

400万粉丝的微博大V@洛梅笙 是专业派的代表,她本人是研究服装史出身,对汉服演进历程烂熟于胸,值得一提的是,她是一位高产的图文博主,在视频化潮流中依然坚持图文创作,创作了无数科普向内容,一些“入坑”的女孩在了解汉服的过程中,喜欢在@洛梅笙 的微博中寻找科普内容。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则不仅掌握历代服饰知识,更拥有“复原历史”的能力,成立十余年复原了四百余套从先秦到清代的服装和妆发,这一团队20余人,以硕博士为主,聚集了众多国内美术、文史、手工艺等多领域的大咖,他们出版的《汉晋衣裳》《中国妆束》两本权威著作,成为汉服领域的专业文献。

2、商家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经营汉服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近几年新开企业如雨后春笋,增量惊人。

图片

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认证的汉服商家都达到数百家,很多知名品牌如明华堂、重回汉唐、汉尚华莲等,在社交平台上都拥有较多的粉丝,他们除了创作视频与图文宣传旗下新品之外,也会进行知识科普。

3、爱好者、模特等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让更多人有了发声表达的空间,最大受益者就是众多普通同袍们,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可能不及很多“老袍子”,但是他们往往能与普通爱好者产生更多的碰撞,他们是目前最多的汉服类KOL,对圈层拉新具有直接影响。

在今年初汉服与韩服的争议中,在外网为汉服强力打call的博主@十音 ,是众多年轻的汉服博主中的一位,她是一位生长在国外的华人,因热爱汉服而入坑,她以全英文向全世界网友廓清汉服源流,引发广泛反响。

4、汉服+舞蹈、音乐、剧情等

以汉服服饰为载体,多才多艺的汉服博主们也能让其他表演项目增色,比如舞蹈、音乐、剧情等。

抖音上1800万粉丝的“国风美少年”刘宇,目前正在参加综艺《创造营2021》,这位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的翩翩少年,身着汉服,表演了很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国风舞蹈,也就此收获了“国风美少年”之名。

B站知名音乐UP主@碰碰彭碰彭 ,则是将汉服与音乐表演融合的典范,在异国街头,身穿汉服,用古筝弹奏或激昂、或宛转的音乐,每次都吸引众多外国人围观,很多感兴趣的观众会从她的袋子里自主领取她制作的宣传手册,汉服加国乐,彭彭解锁了国乐人创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快手上粉丝超过1700万的古风达人@御儿,则是一位古风短剧创作表演者,她发布的数百部作品,都是古装玄幻或言情短剧,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在观看剧情之余,主角们的服饰也无疑会引起观众的关注。

既能国际化,又能接地气,既能专业范,也能生活化,这些风格各异的年轻博主们,正是推动汉服不断出圈的重要动力,让汉服文化不断进入主流文化视野,与经济文化生活不断交融。

图片

撕裂与重构

对立与统一

汉服圈层从早期起,就存在一种“复原派”与“改良派”的对立,体现这一对立的典型问题就是“曲裾”。

大肆流行的曲裾,其中有商家的臆想和再创造成分,与出土实物并不统一,另外,这一形制的服饰在东汉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此,很多复原派不认可将其作为汉服的主流,而改良派则认为适度改良的现代汉服值得提倡。

上面提到的大V洛梅笙,她的微博简介就写着:汉服“曲裾”拥护者勿入。

当前汉服商家生产的服饰,分为严格遵守传统形制的汉服和融入“汉元素”的改良时装,对前者的拥趸来说,汉元素服饰就是“山甲”(山寨假货),处在“鄙视链”的下游。

一些喜爱汉服多年的“老袍子”,也未必以“汉服圈”自诩,他们认为很多同袍间的对立,都是资本与商家鼓动的。

图片

很多新入行的汉服爱好者来说,他们也疲于了解汉服文化,认为自己喜欢就好。

然而,适当的知识积累,才是更好地欣赏汉服之美的前提,这一类偷懒式的消极想法,并不利于汉服更好地推广。

图片

遵从形制,从诸多事实来看还是必要的,多年前有汉服爱好者穿汉服被误认和服,结果当街被打,近期,又有韩国网友叫嚣明制汉服源于韩服,可以看出,遵守基于史实的形制,对于统一内外认识都有积极意义。

汉服文化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拥护与喜爱,需要消弭内部分歧,达成更加统一化、时代化的共同认知,面对这一重任,身怀绝技、各有所长的汉服博主们义不容辞。

图片

结语

汉服热的不断发酵,是以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背景的,在这一漫长的战线中,在影响力、创造力、专业性上具有优势的汉服博主们,是推动汉服对外不断出圈,对内统一认知的重要高地。

在可预见的未来,汉服在大众内容消费中的重要性还将不断提升,期待看到更多有才、有颜、有抱负、有担当的同袍,让汉服真正走向全民,拥抱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