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国风轻奢
蜡染起源于秦汉
盛行于隋唐
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少数民族
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
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
并称为我国古代
三大印花技艺之一
“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岭外问答》 南宋·周去非
———————————————


苗族蜡染

蜡染的起源


蜡染古称“蜡缬(音xié)”
是我国古代三大蜡缬、绞缬、夹缬防染技术之一。蜡染是指用蜡加热熔化涂绘于织物,将织物于染液中染色。由于染液不能渗透涂绘中的蜡部分,而保留织物原有色彩,其余部分则染上了染料颜。




苗族传统蜡染的工艺流程
以白麻为底
以铜刀作笔
以蜂蜡为墨
以靛蓝为引
第一步
织物准备

////////
织物准备
用自产的家织白布需先用草灰将布漂白洗净
(因为布料内含有杂质)
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
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
机织的全棉白布可直接使用
zhiwuzhunbei



第二步
图案绘制

////////
图案绘制
可以直接在待染物上用铅笔画好底稿
也可以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
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tuanhuizhi



第三步
点蜡

////////
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
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
用火把蜡加温到60度以上
用铜刀蘸蜡,然后按图案设计二次作画
着蜡时必须透过织物


第四步
染色

////////
把画好的作品放在靛蓝染缸里
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
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
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第五步
去蜡、冲洗

////////
去蜡、冲洗
先用冷水清洗浮色,然后将布置入,用清水煮沸
布上就会显现出蓝白分明并带有“冰纹”的图案来
余蜡可用电熨斗去除


纹样与图腾
在这蓝白相间的花纹中
就印染着苗族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还有千百年积累下的智慧

蝴蝶纹
蝴蝶纹在苗族蜡染纹样中比较常见
其中蕴含着美丽而神圣的传说
以此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与崇拜

这就是传说中的苗族始祖姜央为“妹榜妹留”所生的故事,苗语“妹榜妹留”意译为汉语就是“蝴蝶妈妈”。在苗族神话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动植物和雷电的产生都源于蝴蝶妈妈。因此,蝴蝶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蜡染重要的、特别流行的纹样。
鱼纹
鱼纹在贵州苗族蜡染中时常出现
在苗家文化中
鱼纹代表着对生殖与繁衍的崇拜
对多子多孙的祈福
苗族蜡染图案中的鱼鸟纹和蝴蝶纹相近
也是歌颂生命力的美的纹样
苗族人民认为,鸟是男性,鱼是女性
鱼鸟同图组成比喻夫妻恩爱的图案
传承与保护
————————
贵州苗族蜡染被列为贵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蜡染文化的内涵也逐渐被深入地挖掘
更多的文化元素被融入各种艺术品或商品中
使之更容易被世人发现并接受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会立即处理
推荐阅读:
投稿联系微信:cfwscb2017

点击浏览“工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