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日报》头版刊发《“浙里工程师”让柯桥产才无缝对接》。“浙里工程师”作为今年浙江首批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12个揭榜项目之一,文章聚焦柯桥如何以印染产业为试点进行“浙里工程师”应用的场景建设,通过一站式集成行业资源,让企业、人才、院校突破地域、渠道等诸多限制,实现了产才无缝对接。

▲8月17日《浙江日报》头版
全文如下
“浙里工程师”应用由绍兴市委组织部、绍兴市经信局、柯桥区委组织部联合成功揭榜,以印染产业为试点在柯桥区进行场景建设。“作为一个交互式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通过一站式集成行业资源,让企业、人才、院校突破地域、渠道等诸多限制,实现了产才无缝对接。”柯桥区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
在“浙里办”APP打开“浙里工程师”应用,记者看到入驻工程师、行业技术成果、企业提问都按领域进行细分,有效实现了精准对接;根据参与人数,热议话题实时变化置顶,以此集聚力量攻克共同难题;为激励工程师,应用还设计了一套积分系统,工程师可用服务换积分,业绩表现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柯桥区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好说,“一方面,原本分散各处的工程师得到集聚,企业可就单个问题进行咨询,也可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与工程师开展深入合作;另一方面,工程师也可以共享技术成果,让更多企业受益,实现技术变现;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平台能够真实反映出行业的共性需求,可以作为谋划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以前找不到专家,现在专家找上门。”浙江维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海峰表示,为降低染料成本,他们一直想研发一款增深增色的染色助剂,但找不到合适的专家。前不久,他试着在“浙里工程师”上发布了一个合作需求,川浙印染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就主动找上了门,目前已经在洽谈合作研发。
浙江乐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华明告诉记者,通过“浙里工程师”,他们顺利和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毛志平教授达成了产学研合作。毛志平的测配色设备,一举改善了公司智能染整系统单色样数据库的准确性,让打样一次性成功率提高20%以上,化验室人力也节省30%以上。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