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人民资讯、齐鲁壹点
近日,云南昆明的毛先生一家购买耐克衣服时,被店员嫌弃。孩子在店里挑选了喜欢的衣服,但是店员不由分说,直接动手抢走挂回衣架,还不停嘲讽。
孩子母亲和她争论时,脖子被抓伤。毛先生怀疑,自己因为穿的衣服是工地上的旧衣服,可能因为看起来穷,所以被歧视了。
8月19日,耐克云贵负责人给毛先生打电话进行了道歉,又说已经开除那名员工,之后又在媒体报纸公开道歉。毛先生说,接受道歉但不会接受任何补偿,以后再不会去耐克店消费。
根据有关媒体消息,8月13日,毛先生带着老婆和3个孩子,去了当地的耐克专营店买衣服,毛先生表示,一进门就感觉店员直勾勾地盯着上下打量。
毛先生说,自己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买衣服当天穿着15元的黑布鞋,和20元的灰短袖,短袖下摆有一个破洞。他怀疑店员打量的眼神是因为自己衣服的原因,他表示,自己只是因为没来得及换衣服,穿得破旧一些,不该成为别人歧视的理由。
但在挑选衣服时,9岁的小儿子突然跑来,带着哭腔说“妈妈。我的衣服被店员抢走了”。说的时候,眼泪花还在眼睛里打转。同时,那名店员说着脏话就走了过来,骂骂咧咧地语气非常盛气凌人。
感觉到店员态度不好,毛先生一家准备离开,但是这名店员还在用非常难听的脏话冷嘲热讽。孩子妈妈感到非常气愤,上前理论时和对方发生了冲突,脖子被对方的指甲挠伤。
随后附近民警赶来调解,但毛先生要求调监控看孩子被抢衣服的视频时,店方却拒绝了。毛先生非常愤怒和不解,几番要求之下,请警察帮忙用手机拍摄监控,画面显示,孩子挑好衣服后就被店员从手中拿走。
在民警协商下,毛先生和店员都不再追究动手的事情,但对儿子受的委屈,毛先生不能忍受,所以他希望能得到对方的道歉。
之后,毛先生向耐克总部打电话投诉,说明了自己的遭遇,并表示想让该店员向他们道歉,但是六天后才收到所谓的回复。回复里声称作为一个大品牌,不希望有影响品牌形象的人,所以该店员已经不在公司。
为了生计,一位普通的农民工父亲,长年和妻子在外打工。但懂事的孩子,虽然是留守儿童,但学习努力上进,取得了考试前三名的好成绩。原本想给孩子买件昂贵的衣服作为奖励,却因服装破旧而被鄙视,妈妈还在理论的时候被对方抓伤,对三个还没成年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受的经历。
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敏感时期,他们对外界的感受非常敏锐,发生任何负面情绪,如果不合理干预,就会在内心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毛先生一家在孩子受到委屈时,有礼有节、据理力争,没有因为对方是“大名牌”而怯懦,也没有仗着舆论优势去争取金钱利益,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争取一份道歉,为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
社会是残酷的,趋炎附势和歧视弱小的人不在少数,但公道自在人心,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将歧视化为成长的动力,用自身的强大打破外界怀疑!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对员工不仅设有相应的准入门槛,而且在上岗之前乃至之中,都配备与相应的培训考核。一家跨国大公司,无论是出于对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还是出于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维护,更不可能例外,甚至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严格得多。
入职有门槛,有培训,但还是出现了员工歧视顾客的事,而且员工态度之蛮横,让人匪夷所思,这种反差难道不值得耐克反思其准入门槛、岗前培训、日常考核?虽然说,人都是会变的,其中不排除该员工是因为进了耐克这样的大公司,才有了品牌性的优越心理。但即便是如此,这同样暴露出企业的管理瑕疵,一样值得进一步采取措施去防止。
越是大公司,越需要杜绝“店大欺客”。一者,大公司更需要小细节支撑,即只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起码对社会、对和顾客的尊重,并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继续做大做强的根本;二者,“店大欺客暴露出的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或者是员工的理念扭曲问题,而无论是哪方面的问题都必须加以正视。
只可惜,部分企业,甚至是部分知名企业,却很少意识到以上这些。一般出了事,不去反思事件发生的深层根源,而习惯性去捂盖子,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么迫于舆论压力敷衍了事道歉,要么把涉事员工辞退了之。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类似事件反复发生、防不胜防的原因。
从这些意义上说,无论是出于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还是出于对自家公司负责的态度,耐克都有必要把工作做得再深一些、细一些、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