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十四五” 齐鲁启新程
建党百年深入齐鲁纺织服装产业系列报道之十
在建党百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初,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创新性地推出了轮值会长制度,旨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引领全行业积极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纺织服装周刊》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共同策划的《擘画“十四五”齐鲁启新程——建党百年深入齐鲁纺织服装产业系列报道》全面启动,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传承和弘扬百年共产党人精神,发掘新时代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将对部分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轮值会长主席团及副会长单位成员进行深入采访,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变革”“市场拓展”“党建引领”等多个维度,探讨如何更好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山东纺织形象,挖掘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背后的强大势能,助力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逐梦“十四五”新征程。
“党旗红123工程”创造“恒丰速度”
访德州恒丰集团党委书记王思社
仅用10年时间,德州恒丰集团实现了从濒临破产到全国行业龙头的超常跨越,企业规模增长36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恒丰速度”、“恒丰现象”。在生产经营创造奇迹的同时,德州恒丰集团党委总结提出了“恒丰纺织党旗红”123工程,提出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建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目前,德州恒丰集团建有一级党委1个、二级党委3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52个,共有党员887人,形成了以党建塑灵魂、促发展,以发展提素质、增党性的互动局面。
41家理事单位,21200余名员工,320万纱锭,2000台喷气织机,23条服装生产线,8条羊绒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在2020年发布的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排行榜中位列第六位、全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行榜第七位、蝉联中国化纤短纤混纺纱主营业务收入30强企业第1名——这是恒丰人交出的优秀答卷。
2008年下半年,改制后的恒丰纺织到了破产边缘,负债率高达160%,纺纱能力只有7.5万纱锭,2000多名员工即将饭碗不保。关键时刻党员率先站了出来,总经理苏建军与党委班子成员几天不休息,全面探求企业的出路和希望。最终,大家形成一致决议:不论多么困难,也要继续发展,不能让企业倒掉,不能让2000多个兄弟姐妹丢掉饭碗。在这种理念的号召下,大家看到了领导班子的担当与作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于是,由党员职工筹资筹建的第一个分公司——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新建企业需要钱,员工们你家3000元,我家5000元,向亲戚借款,把房子抵押,支持新公司建设。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是寄托了全体员工希望的新企业,总经理罗东义带领公司党总支成员一头扎进盐碱地,没白没黑地干,一边建设、一边安装、一边投产,厂房刚建起来就开始办公,屋子里返潮起碱半米高,都没有阻挡住大家的工作热情。从2008年建立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开始,德州恒丰集团迈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一个个项目上马,一间间厂房建起来,500多个优秀员工被派驻到四面八方,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宁夏、四川、新疆、云南、广东、广西……恒丰人发展的步伐异常坚定,鲜艳的党旗在各个项目工地猎猎飘扬。“被派到各个理事单位的党员、管理人员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领头雁、助燃剂。在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是党员们率先站出来,带领企业渡过难关。”德州恒丰集团党委书记王思社如是说。
恒丰集团格外注重培养典型党员,多名优秀党员脱颖而出。云南保山恒丰纺织副总经理辛哲峰是一名共产党员。2008年,陵县恒丰纺织开始投建,辛哲峰积极报名参与建设工作,在基础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3年,宁夏恒丰纺织开始建设,这是德州恒丰集团东移西进战略的第一步,辛哲峰又是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新项目建设,离开父母和妻儿,与当地员工、社区、政府部门建立联系,与团队一起建设着宁夏恒丰,看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2015年,云南保山恒丰纺织开始建设,辛哲峰没有表现出对已有成就的不舍,踊跃报名,奔赴云南,轰轰烈烈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在以他为代表的党员管理人员的带领和参与下,云南保山纺织竖起了“恒丰速度”的旗帜,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的称赞。全国劳动模范、十九大党代表李强也是从一线保全工成长起来的典型人物。他发扬“攻坚克难、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劳模情怀,立足岗位创新升级,打造完美的品质服务,把对党的誓言化为设备维修的动力,把一片匠心融进创新实践的里程。8年里,由他创新、实施的笛管整形工具、笛管卡子改形、高效下肖撑片改形等310多项技改项目,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20多万元。他还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地把平时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队员,培养出3名劳动模范,一名优秀工段长,一名优秀检查员,一名出色保全队长,其中2人在德州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取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从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长效机制。2009年7月,恒丰集团党委总结提出了“恒丰纺织党旗红”主题活动方案——“123”工程,随着时间推移,活动已经深入企业的创业发展中,发挥了全面引领和积极推进的作用。王思社介绍,“123”工程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即党员要做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面旗,事事在前,时时领先,模范带头;发挥“两个作用”,就是发挥党组织作用,一是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在企业发展中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二是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拘一格培养后备人才,构建恒丰“仁和”文化,打造集团核心竞争力;三是党建工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倡导良好风尚,热心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回报社会。有了顶层设计和纲领统筹,恒丰还紧密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制定了规范的党建工作制度。其中,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集团理事会民主集中决策制度,每季度的形势任务报告会制度,党组织建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质询分析会制度,年度聘任干部制度,民主评测制度,督导、谈话制度,宣传制度……无不是党建全覆盖。特别是党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承诺质询制度,强化了责任意识,促进了能力提升,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员工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自我工作的幸福指数。此外,作为恒丰人的行动指南,《十二种意识》是恒丰集团党委为党员和管理人员制定的行为准则,更是党员和管理人员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和宣言。员工行为的关键是看党员怎么做,全体党员始终坚守《十二种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思维习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无限活力。以“123”工程为总抓手,恒丰集团进行了系列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了大党建工作新格局。恒丰集团是理事协会性质的集团,每一个理事单位在建厂的同时,就着手完善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全体管理人员带领广大员工,在退城入园、东移西进、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恒丰集团开始走出德州到外省投资办厂,至今已先后在宁夏、新疆、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六个省、自治区投资建厂19家。针对多地投资、厂域分散、人员管理复杂的实际状况,集团党委对新建企业推行党组织和行政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模式,在选配生产经营负责人之时,同步考虑党组织负责人人选,并让大多数企业的一把手兼任党组织的负责人。
王思社指出,集团党委为给党组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出了“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的工作思路。在集团内部成立了“六大人才成长通道”,即:管理人才成长通道、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工人技师成长通道、内训师成长通道、学历教育成长通道、复合型人才成长通道。创立了自己的商学院,与专业院校联合开办了学历班,为每一名有志青年打通了成长路径。目前,恒丰的高层管理人员150多名,中层人员360多名,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党员的比例超过了60%。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王思社部署“庆百年·党旗红”主题系列活动方案,在企业逐项开展“践行初心使命 献礼建党百年”征文、“学党史、比贡献、争做一面旗帜”和“庆百年·党旗红”七一表彰大会等多项活动。谈到下一步的党建工作思路时,王思社提出四点计划,一是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继续深化和开展“恒丰纺织党旗红”活动和“庆百年·党旗红”系列活动,树立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组织“两个作用”,做好集团发展的“三个结合”;三是做好新党员培育和发展工作,不断选拔、培育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尤其是优秀青工、后备人才,保持党组织动力和活力;四是做好党员网格化联系点工作,真正为员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做好党群工作亮点推广工作,使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